九三学社河北省委员会 欢迎您! 站内搜索:
首页
领导讲话
社内新闻
参政议政
科技服务
思想建设
组织建设
社内英才
专题集锦
社刊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社内英才>> 身边榜样

为了鱼翔浅底鸟竞飞——记九三学社社员、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工程总监朱晓磊

作者:管理员来源:本站发布时间:2022-09-08点击数: 4430 次

雄安新区依淀而建。被誉为“华北之肾”的白洋淀是雄安新区的生态屏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实地考察雄安新区建设规划时强调,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牢记着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河北省汇聚各方人才全力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

2017年10月,九三学社社员朱晓磊,作为雄安集团首批社会招聘录取中唯一具有生态环境治理背景的人员,加入了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大军。此前他曾在中国科学院从事海河流域治理相关研究工作,对白洋淀开展了近十年的环境治理研究,这样的经历也使得朱晓磊把修复白洋淀生态环境的使命主动扛在了肩上。

 

“治理之前,白洋淀里大概有1000多个鱼塘、藕塘等,将淀区原有的开阔水面分割得支离破碎,水产养殖产生了大量污染底泥,并阻断了水体流动,是白洋淀水质恶化的‘罪魁祸首’之一。” 在朱晓磊眼中,彼时的白洋淀,水质颜色为褐色,还泛着泡沫,鱼塘、藕塘在淀中随处可见,航道曲折难行。在干旱少雨且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华北地区,白洋淀这个大型湖泊湿地尤其珍贵,承担着维持生态平衡以及泄洪蓄洪的重要功能。但一个逐渐黯然失色的“华北明珠”已难以匹配“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

于是,从流域治理出发,补水、治污、防洪“三位一体”统筹谋划、系统推进一系列白洋淀及其周边的综合治理工程……白洋淀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性生态治理。雄安集团作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唯一大型平台公司也为朱晓磊这样的年轻人施展抱负创造了最好的机会。

府河、孝义河是新区成立之初仅有的两条常年有水的入淀河流。但因其承接保定市、高阳县等城市尾水,河流水质较差,不能满足白洋淀规划要求。为强化入淀水质,2019年6月开始,朱晓磊带领团队在两条河流的入淀口区域分别建设了河口湿地水质净化工程。两个湿地总投资约10亿元,占地面积6.3平方公里,年处理水量合计可达1.6亿方,占白洋淀年总补水量的三成以上,目前出水水质可以稳定达到地表水三类水标准,为白洋淀提供了洁净水源。同时,两个湿地采取的“前置沉淀塘+潜流湿地+水生植物塘”的工艺,构建了浅滩、鸟岛和淀泊等多样性生境,为鸟类栖息繁殖提供了理想环境,已成为白洋淀新的“候鸟天堂”。

唐河是白洋淀另一条入淀河流,但由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受限于当时的经济技术条件,唐河天然来水断流,却成为了承接上游保定市工业污水和周边固体废弃物的“污水库”。四十余年的污染历史,唐河河道内集聚了大量的重金属及有毒有机物等污染物,一旦遇到洪水冲入白洋淀后果不可设想。2018年至2021年,朱晓磊作为项目负责人主动承担起系统治理唐河污水库重任。该项目社会关注度高、政治敏感性强、技术实施难、治理规模大,且施工风险高、库区内污染成分极其复杂,存在疑似危险爆炸物等高风险。作为国内最大规模的河道污染土壤修复治理工程,尚无类似项目工程标准和治理经验,治理难度前所未有、异常困难。为确保治理方案科学合理,朱晓磊邀请生态环境部多家直属事业单位、北京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河北省生态环境研究院、河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等30余位国内顶级行业专家和治理团队,采取多项创新技术,共同推进了工程分期顺利组织实施,彻底消除了白洋淀上游最大的风险隐患,为2022年唐河首次作为白洋淀新的补水通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开展淀外河流整治的同时,朱晓磊还带领团队在淀区内开展“百淀连通、退耕还淀、清淤疏浚”等工程项目。在全面细致开展底泥和水体污染调查分析基础上,坚持“科学稳妥、精准治理”的原则,针对各个鱼塘、藕塘内底泥的污染轻重程度,分类分级制定了“生态清淤、原位治理、自然修复”等白洋淀底泥内源污染治理方案。在报请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同意的基础上,

2019年、2020年分别在南刘庄、采蒲台南部和七间房乡西部等水质较差的区域开展了两期生态清淤试点工程,共治理鱼塘藕塘194个,治理鱼塘面积6.6平方公里。拆除了鱼塘堤埝84公里,恢复淀区开阔水域面积41平方公里。清淤试点工程的实施,大幅削减了治理区域底泥污染物含量,支撑了周边水域水质明显恢复改善,有利促进了2021年白洋淀水质整体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在吸取前两期生态清淤经验基础上,近两年又开展了清淤三期工程,重点治理了白洋淀西侧226个共12.9平方公里的污染鱼塘及其周边受污染的水域,累计清除污染底泥约350万立方米,拆除围堤围埝117公里。通过工程实施新打通航道20公里,新增开阔水域面积50平方公里,带动恢复淀区面积200余平方公里,前后三期清淤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巩固了白洋淀水质提升成果,更促进白洋淀生境的恢复,为修复白洋淀生态系统创造了条件。


为加强好白洋淀行洪蓄洪功能,在精准开展水动力模拟基础上,朱晓磊带领团队分析淀区内的阻水点,并结合补水通道、淀区人民生活需要和行洪要求,从2020年开展陆续开展水系疏通、开卡除堼、百淀连通等水道疏浚扩挖工程,优化水动力格局,让上游补水和洪水“引得进、留得住、排得出”,充分利用好雨洪资源,又确保行洪通道顺畅,更是开辟了新的旅游通道,逐步打造雄安新区“华北水乡、淀泊风光”。

敢攻坚,做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勤作为,做华北明珠的“守护者”。五年期间,朱晓磊时刻秉持着雄安新区建设者“风雨无阻、日夜兼程、真抓实干、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全身心投入到新区的规划建设中。“5+2”、“白+黑”是工作常态,早晨睡、早晨起的“早睡早起”更是家常便饭。相距仅两个小时车程的石家庄,也成了两三个月不能回家团聚一次的“遥远”故乡。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就是这五年,朱晓磊一个人奔赴的“热血之约”,已逐步吸引培养起十几位或毕业于国家顶尖高校、或来自央企国企的优秀人员加入,成为了新区远近闻名的白洋淀专家团队。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五年来,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朱晓磊眼中的白洋淀也着实变了样。“现在我们水质采样时间从之前的两天缩短到3个多小时,航道畅通无阻,水质肉眼可见变清澈了,各种鸟类也来淀里安家。”“两个月没回家了,累是肯定的,更想家人,但这里需要我们,必须坚持下去,希望就在前方。”他的话语平实却让人听了无比动容。

2022年8月9日,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倪跃峰在“中国这十年·河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河北大力实施白洋淀生态修复工程,一体化推进补水、清淤、治污、排涝,淀区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野生鸟类达到237种,比新区设立前增加了31种,初步形成了“碧波荡漾、鸟飞鱼跃”的生态美景。白洋淀生态持续向好,这样的成效背后是许许多多像朱晓磊这样的同志把青春与热血献给了这片水域。

近日,朱晓磊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描绘了生动的画面,“未来我们将在临近启动区的淀区内开展生态治理,集中在这里展示‘水清鸟翔’的淀泊风光,让雄安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作为一名九三学社雄安支社社员,朱晓磊不负韶华与初心,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九三人的使命与担当。(王烨)

点击数:4430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