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河北省委员会 欢迎您! | 站内搜索: |
|
王新,医卫支社委员,廊坊市人民医院妇科护士长。疫情中,她主动请缨,脱我旧时裳,着我战时袍,带领一群“娘子军”逆风而行,用柔弱的双手,撑起抗疫一线“半边天”,以扎实规范的医技和敢于担当的天使仁心筑起一道靓丽的巾帼防线。
3月13日,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廊坊市人民医院成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定点医院。当天上午10点,王新接到上级通知,科内征集医护人员留在院内坚守一线!她第一时间提出申请,“我是护士长,我不先上谁先上!……病毒传染力强,传播速度快,护士们刚刚经过传染病防护培训,我在这里坐镇,她们才有主心骨!”
严峻的疫情像催征的战鼓,王新带领医护人员火速投入到战前准备工作中。协助非重症患者办理出院手续、紧急对接重症患者转诊医院、联系转运车辆、沟通区县防疫关卡……任务一项接着一项,医护人员脚步不停,个个“火力全开”,在确保快速清空病房的同时,保障每一位患者都得到妥善的安顿。
病房里一位患者引起了王新的注意,她呆呆坐在病床上,并没有着急收拾行李。这是一位来自霸州的50岁左右卵巢癌晚期患者,辗转多家医院才来到这里,早上刚刚办好住院手续,就接到腾空病房的通知,“刚刚看到点希望,这下又完了……”,大姐叹了一口气,眼神中充满了绝望。王新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你别担心,我们正在为你联系转院的事,肯定能帮你解决,不会耽误你的治疗。”温柔而坚定的话语,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力量和希望。患者听后,眼中立刻泛起了泪花。
在王新和医护人员的耐心疏导下,病房里的患者们从一开始的担忧、抱怨、抗拒,转变为对当前形势的理解、配合、支持。
转走最后一名患者,封存好重要文件耗材以及仪器设备,已是晚上十点钟。王新看着宽敞通明、空无一人的病区,感觉既熟悉又陌生。这是她工作三十年来第一次见到病区这般模样。看着自己曾经工作战斗的地方变得面目全非,她心中百感交集。“这是我亲手设计布置的病房啊,如今又让我亲手把它拆了,心里真不是滋味。”她感慨道,“但这都是为取得抗疫的胜利,为了新冠患者尽快得到治疗而必须做的。 ”
经历了病区的从有到无,接下来的任务便是从无到有,为了尽快使病区达到接收新冠患者的“交付标准”,王新团队马不停蹄地投入“开荒”的工作中。整理床位,楼上楼下搬运设备,清理病房,一寸一寸地擦拭清扫,小到一个体温表,大到病床和医疗设备,都得一样一样放置到位。在王新的带领下,团队队员毫无怨言,说干就干。
在岗前培训环节,一向温和的王新更是成了“严将”,每位队员的防护穿戴都曾被她用“放大镜”审视过,细到一个步骤、小到一个缝隙,都严格把关。“ 过不了我这关,坚决不允许进病房”,她说,“这相当于保护医护人员的铠甲,此时不较真,后患无穷。”她要求在上岗时,采用人盯人、一对一结组的办法,同组两人互相监督对方的每一个感控操作是否规范、检查防护装备是否完整。副护士长王学梅说:“王姐一直强调要保护好自身安全,这样才能救助更多的人。不管遇到任何问题,有王姐在,我们就很踏实。”
16号凌晨4点,王新接到护理部电话:准备迎接新冠患者。她立即召集团队中7名护士全副武装,作为第一梯队率先踏入“战场”。由于后勤人员不足,物资尚未送到,为了不贻误“战机”,她们化身力大无穷的女汉子,肩扛手提开始搬运“粮草”。成箱的手消毒液,湿纸巾,消毒片,被服,每一箱都很重,王新的腰本就不好,再加上穿了厚重闷热的防护服,搬运起来更加吃力。“我自己想了一个办法,成箱的,重的东西,就在箱子上套一个绳子,往病房里拉”。就这样,她咬紧牙关,用尽全身力气“巧妙”地完成了物资的搬送。
上午10点,妇科病区迎来了第一批新冠患者。万事开头难,也许是上天要考验这支队伍的战斗力,第一天她们就迎来了巨大的挑战,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一位患者从救护车上下来后就晕倒在地,脸色蜡黄,经过询问病情,才知道她患有一型糖尿病,自己注射胰岛素已有6年时间,在隔离期间,由于饮食和用药不到位,病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王新见状立即推来轮椅,将患者转运至病区检测血糖,但血糖仪竟然测不出数值,她心中一惊,这意味着血糖值已经高到了极点。而且血气分析也显示异常,初步诊断为酮症酸中毒,性命堪忧。王新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护士结合医嘱实施急救:吸氧,输胰岛素,静脉采血,监护生命体征,留取尿标本……这些都是近距离操作,虽然做了防护,但还是有一定风险。王新坚持第一个冲进病房,“这个时候我必须冲在前面,我如果害怕了,其他人就更害怕了!”
经过一连串有序的救治操作,大约一个小时后,患者的血糖值降到28,虽仍远远高于正常值,但已经有好转迹象。经过医院专家会诊,患者随后被送至重症监护室严密观察治疗,终于转危为安。“护理不是简单地执行医嘱、打针发药,护士是最贴近患者的医务工作者,关键时候要有与死神拔河的本领。”王新表示,她舒了一口气,继续和战友们投入到其他工作中。
一小时、两小时,“战斗”一直在持续着,厚重的防护服锻炼着王新的协调功能 。眼镜和护目镜里全是水和雾,她什么也看不清,只能在雾气的间隙里寻找一丝清晰的视野处理问题。一项项工作接踵而来,一项项指令发出,一项项反馈又涌来……“当时真想时间过得慢点,给我充足的时间再照顾一下病人”,她全身心投入,忘记了时间,忽略了疲惫,直到接班护士过来提醒:“护士长,你该出去了,你的防护用品要过时限了”,她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在病房里不吃不喝工作了十几个小时。脱掉防护服,里面的刷手衣已经湿透了。微信计步器里“22414”这个数字“数”说着,在这不足百米的走廊里,她已经奔波了约12公里。
因为病区内不允许家属陪护,病人打针吃药、一日三餐、心理疏导,全靠医生护士。一些重症患者送来时,已经不能自理,喂饭喂药、清洁大小便、 帮助翻身...... 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完成这一套护理流程之后,王新往往累得喘不过气来,但只是靠在墙边稍微调整一下,又立刻投入下一个患者的护理工作中。
3月23日,妇科病区接收了一位40岁的腹腔恶性肿瘤导致腹壁瘘的女患者,腹型如同足月孕妇,污浊的腹水从瘘口渗出,瘘口处需要每天换药,基本生活也需要人照顾。王新特意安排专门护士定时进入病房巡视,为她倒水,送饭,协助她上卫生间,保证患者安全。患者很感动,她说:“真的很庆幸能住到妇科病房,得到的照顾甚至比家里还周到。”
隔天,一位80岁高龄的老奶奶也转到了这里,她全身瘫痪不能自理,更糟糕的是她的右侧臀部3度烧伤,这更增加了护理难的难度。王新担心老人出现压疮等并发症,带领护士每2小时为老人翻身拍背一次。换药时,老人疼痛难忍,她就用手轻轻地安抚:“没事,马上就好了。”后期老人的家属也转到了同一病房,看到老人得到如此精心的护理,激动地不知说什么好,一个劲儿地鞠躬致谢。
“每一位患者背后都有着一个家庭的期盼,我们的肩上也担负着这些家庭的重托,一进入病区,我们不仅是医护人员,更是他们的家人,是他们的希望。”王新说,带着这样的使命感,王新和同事们像对待家人一样悉心照料着每一位患者。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已近天命之年的王新和年轻医护人员一样,每天都在挑战身体的极限。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她不间断地奔走于各个病房之间,除了正常护理患者,她还要查看患者病情变化,检查工作是否规范精准、流程是否顺畅高效,为患者做入院宣教和出院指导,补充病房内所需物资,传达领导布置的任务……为了避免去洗手间穿脱防护服浪费时间,她尽可能不喝水。每次脱掉防护服后,里面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湿,她只能穿着湿漉漉的衣服,经过一段露天的区域,到达清洁区。3月的天气乍暖还寒,风一吹冻得她瑟瑟发抖。尤其是前几日下雪,她穿着单薄的衣服在雪地里穿过,双手冻得通红。
目前,王新负责的病区已有25名患者顺利出院,而她也有20多天没有回过家了。(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