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河北省委员会 欢迎您! 站内搜索:
首页
领导讲话
社内新闻
参政议政
科技服务
思想建设
组织建设
社内英才
专题集锦
社刊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社内英才>> 身边榜样

社员李炳华:当好群众健康守门人

作者:管理员来源:本站发布时间:2022-02-24点击数: 3712 次

微卷的短发,时而锁眉思考的表情,一双明眸从始至终注视着患者,在一身干净白衣的衬托下,让人倍感亲切。

李炳华,九三学社社员,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全科医疗二科主任。眼中对病患的关注,背后映射的,是心中对专业的一片热忱。直至今年,她从事呼吸内科和全科医学的临床诊疗,已是二十七载。

她坚持“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曾主动加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艰苦战斗中,勇敢地冲在防控救治一线,先后荣获社省委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保定市抗疫先锋、社市委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她表示,无论取得多少成就,良好的治疗效果始终离不开为患者做好连续性的健康管理,以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作为一名九三学社社员,我也将以服务社会为己任,持续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不变的热情与执着

从医几十年如一日,对待每个病例都负责到底,这多多少少与李炳华学医初心息息相关。

李炳华学医的念头萌发于幼年。小时候,发小的父亲上山干农活不慎感染破伤风,由于那个年代缺医少药,没多久不幸离世。“当我眼睁睁看到一场变故让原本幸福的家庭支离破碎,我心想,如果以后能当医生,就可以救很多人的性命。”从此,对医生的向往在她心中扎了根,并最终开花结果。

学医之路就是不断地吸取教训、积累经验再逐渐成熟。刚参加工作的李炳华第一次独立值夜班,接诊了一名急性左心衰的病人。“看到他喘得厉害,又躺不下去,那个时候医院的科室少,没有二线和各个科室会诊的条件,那个时候我很紧张,赶紧安排护士用药扎针,安慰病人吸上氧。”突发状况让年少的李炳华顿时乱了手脚,一时间竟想不起来平时熟记的用药剂量,赶紧跑回办公室翻书,好在这一切有惊无险,一夜过后,病人体征已趋于平稳。

经历了那次“突击考验”,李炳华深刻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储备还是心理素质上还差的很远,但她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反而像海绵一样迅速吸收知识、掌握技术。“治疗的多了,积累的经验就多了,对治疗的把握则会越来越大。勤查资料,勤总结,久而久之技术就会有质的提升。”李炳华对此深有感触。

有些书已经翻得泛黄,页脚也向上翻起,有些文件资料或用小夹子装订好,或被整理进文件夹,一切井井有条的背后得益于多年稳扎稳打的好底子。“时不时就能看见李主任在查阅各种文献,对于要弄清楚某个疑难病因,她比谁都更执着。”跟随李炳华工作多年的护士长说。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看上去青年时代那件“糗事”已是谈资,背后的辛苦付出,最终为的是质的飞跃。李炳华说,“那时我最知足的事,就是可以每天能近距离的接触病人,不断积累经验。”

医病,更要医心

李炳华说,在专科,精细化的学科发展让医生处理病人往往从病症入手,更对“症”;在全科,更强调对“人”,通过仔细询问、检查,把患者的整体情况摸透。因此,全科医生有一个重要特点:善于跟病人沟通。

“欲治其疾,先治其心。”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比如恐惧容易产生癌症,癌症也会引起恐惧。“打个比方,很多癌症病人,不发现则已,一经发现很快就会病情加重,这都是心理作用的结果。”

住院一周的患者琴奶奶(化名)康复出院了,李炳华再三叮嘱她放松心态,身体有任何不舒服的地方随时联系。此情此景,一股暖流涌进琴奶奶的心头。“我当时高血压难受的厉害,心情又很焦虑,幸好有李主任的贴心开导,心理上缓解了,疼痛感也慢慢减轻了。”琴奶奶说,往后依旧要积极乐观面对生活,“因为有李主任的宽慰,心结才能慢慢解开。”

在临床干了这么久,面对患者的高度夸赞和感谢,李炳华心里的感动与感恩早已在眼眶翻涌。“能与患者相识,在我看来是一种缘分。将沟通做好,可以帮助医患之间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医者既要医病,更要医心。”

温暖的话语、细致的沟通、力所能及的帮助,已经成为李炳华最显著的标签。对此,她笑言道,“我多说一句,多做一点,患者或许就能轻松一分。”

在李炳华眼中,全科医疗学科的发展同样需要极致的工匠精神。“通过一点点的实践和摸索,尽可能地把更多的技术转化到临床的应用,在未来解决更多患者的痛点,才是我们前行的目标和源动力。而我,愿意与业内同仁及广大社员一道,共同为全科医学学科服务人民群众贡献力量。付志龙

点击数:3712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