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河北省委员会 欢迎您! 站内搜索:
首页
领导讲话
社内新闻
参政议政
科技服务
思想建设
组织建设
社内英才
专题集锦
社刊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参政议政>> 献言献策

我社政协委员这些大会发言,很精彩!

作者:九三学社邢台市委 王宏伟来源:本站发布时间:2020-01-16点击数: 9502 次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一年一度的邢台市“两会”如约而至。社邢台市委将聚焦“两会”,集中呈现我社代表、委员参会情况、履职成果、精神风貌。

政协全体会议的大会发言是政协全会期间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政协委员履行职能、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历来受到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的高度重视。

1月13日至15日,政协邢台市十三届四次全体会议召开。小编获知,九三学社邢台市委主委刘贞哲、副主委王莉萍、市委委员范好信等3名政协委员提交的发言入选大会发言(书面)。委员们就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问题发表真知灼见。

这三篇发言材料分别是:刘贞哲的《实施品牌战略 助力乡村振兴》、王莉萍的《发挥资源优势,做大我市酸枣产业》、范好信的《全面贯彻落实河长制,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生态》。

附:大会发言全文


实施品牌战略 助力乡村振兴

刘贞哲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保障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是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近年来,为增加农民收入,补齐“三农”短板,助力乡村振兴,我市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战略方针,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品牌农业,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但,我市品牌农业仍处于低、小、散的阶段,总体竞争力还不强。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我市品牌农业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

截至2019年底,我市品牌农业拥有今麦郎、金沙河、玉星、绿岭、富岗等28个中国农产品驰名商标,位居全省第三,著名商标388个,位列全省第三,拥有像中国羊绒之都(清河)、中国金银花之乡(巨鹿)、中国核桃之乡(临城)、中国鸭梨之乡(宁晋)等7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位居全省第一,品牌农业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在品牌建设中仍存在一些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品牌影响力不大,低档化、同质化品牌较多,缺少总体规划.二是龙头企业数量较少,精深加工企业少,产品附加值低,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较弱;有些企业过于注重“数量经济”,习惯为别人贴牌加工,没有自主商标。三是广大农业经营主体宣传意识较为缺乏,营销手段相对单一,缺乏大型电商平台,同时,缺少大型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配套的冷链物流设施,部分农产品不能实现错季销售,严重延缓了农业品牌化发展的步伐。

二、加快我市品牌农业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农产品品牌创建力度。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农业品牌建设办公室,制定了相关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改进,一是进一步健全领导机制。强化顶层设计,调整和完善市农产品品牌建设领导和办事机构;推动品牌建设工作座谈会制度常态化,促成品牌创建主题与相关职能部门直接见面,推动品牌建设各项举措落到实处。二是完善商标培育机制。规范商标品牌的培育、推荐、认定、保护及管理,形成本地知名品牌、全省著名品牌、全国驰名品牌的品牌发展梯次结构。三是建立政策激励机制。修订充实《邢台市实施质量强市和标准化战略三年行动计划》《邢台市支持食品工业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政策,进一步强化对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等品牌创建的激励和奖励措施,每年通过奖补、贴息方式给予大力支持。

(二)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在信息飞速发达的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要想让自家的产品声名远扬,为品牌插上飞翔的翅膀,必须在宣传上下功夫。一是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引导和价值传播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媒体与品牌联姻,引导消费者关注品牌、消费品牌、忠心品牌。二是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众筹共享、抖音、快手等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品牌认知渠道,提高品牌传播速度和广度。三是要善用平台推介产品。一方面要利用各类农业展会、产销对接会等营销平台,另一方面要依托互联网平台,打造品牌农业升级版,提高品牌影响力。四是要重点提升品牌产品规模优势和市场竟争力。重点培育“浆水苹果”、“富岗苹果”、“威梨”、“绿岭核桃”等区域品牌,形成特色产业带和农业块状经济新格局。五是要突出培育壮大龙头领军企业。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壮大一批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为载体的利益联合体,不断推动农业品牌化发展。

(三)提升品牌农业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农业品牌要树立起来,必须要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口碑,这就要在质量上过关。一是要加快“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步伐,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经营。要从标准化生产基地抓起,不断扩大标准化生产面积、规模。二是要找准产品定位,精准发力。针对我市农产品品牌定位模糊、同质化现象突出、一品多牌等问题,加强资源整合力度,围绕农产品属地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突出地方特色,提高品牌价值。三是要切实增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在生产经营中保障品牌农产品的质量,着力提升农产品品质,树立品牌公信力。四是加强质量安全管理。要加强农产品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检测体系,改善监测设施,提高检测水平,努力实现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检测,确保质量安全。

(四)加强农产品综合市场建设,巩固品牌创建。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农产品批发市场是联结产地和销地的重要环节,是农产品大流通体系的中枢,价格形成、信息发布和中转集散等功能显著。因此,建议一是要做好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要围绕建立健全现代流通体系,综合考虑我市的产地优势及地理优势,合理规划布局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设。二是要完善配套设施。发挥我市交通优势,积极发展现代仓储物流,加快完善集配、储藏、理货、再包装、运输等中转批发配套设施。大力提升冷藏储运的标准化、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增强全程冷链物流配套能力。让市场成为企业的孵化器,引导农业品牌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发挥资源优势,做大我市酸枣产业

王莉萍


2019年,第三届中医药文化大会在我市召开,有力助推了我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在中医药产业方面,我市拥有较好的自然优势和产业基础,内丘酸枣仁、巨鹿枸杞和金银花等产品在国内市场具有较高知名度,其中酸枣仁因加工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成为尤具地方特色的标志性产品。

一、我市酸枣产业现状

酸枣遍布我市西部浅山区,是珍贵的野生中药材资源。近年来我市着力打造“太行百里酸枣产业带”,涵盖邢、沙、临、内4个县(市)15个乡镇,南北绵延160余里,经过清棵定植具有经济效益的酸枣面积近10万亩。我市酸枣仁在中医药界知名度高,以邢台冠名的“邢枣仁”,是闻名全国的传统道地中药材。同时枣仁加工也是内丘、邢台县的传统特色产业,内丘柳林镇是全国著名酸枣集散加工地,年可加工酸枣12万吨,年产酸枣仁3000-4000吨,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0%,从业人员上万人。酸枣仁以安神著称,市场需求旺盛,价格逐年走高,据统计,从事酸枣加工的农户,人均可增收3万元,对我市浅山丘陵区群众脱贫致富拉动效果明显。

总体上看,我市的酸枣产业有地域优势、有资源禀赋,有产业基础、有市场前景,具备将“小酸枣”做成“大产业”的各种要素,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和生态优势,完全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

二、存在问题

我市酸枣产业具备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1、政府对酸枣产业的重视程度不够,扶持和引导力度有待加强,浅山区连带成片型的酸枣经济带尚未形成;2、产业组织化程度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精深加工产业链尚未形成。3、野生酸枣资源分散,人工种植不成规模,加工企业偏小偏弱,销售方面各自为战,难以实现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和集聚规模效应,市场影响力弱。

4、酸枣种植周期长、初期投入成本高,加工企业短期周转资金需求量大,缺乏筹融资渠道,相关企业抗风险能力差。5、现行环保标准对优化加工工艺、配套环保设施提出更高要求。

三、相关建议

(一)打造太行山酸枣产业带。一是统筹规划布局。成立市酸枣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把太行山丘陵区酸枣产业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聘请专业团队制定发展规划,明确我市酸枣产业的发展模式和路径,避免盲目发展。二是促进县域联动。以内丘县、邢台县为龙头,多地联袂打造酸枣产业,实现带状发展。借助扁鹊中医药文化和“邢枣仁”影响力,共建“邢枣仁名市”。三是实现强强联合。在调研中发现,石家庄赞皇县作为我们邻市邻县,逐步从大枣产业向酸枣产业过渡和延展,无论从枣仁产量、品牌打造、生态治理还是金融扶持等方面都颇具成效。建议主动联姻石家庄赞皇等酸枣产业强县,形成最大边际规模效应,掌握市场话语权,共同打造太行山酸枣产业带。

(二)扶持做大市场规模

一是界定浅山丘陵区酸枣资源产权归属,探索合作社、大户承包,村集体经营等确权方式,变“无主树”为产权清晰的“有主树”。二是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支持扁鹊制药、河北国金太行中医药工业园等项目建设,引进酸枣精深加工企业,发挥专业合作社作用,培树产业集群,促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提高酸枣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三是以内丘县酸枣基地为依托,建设现代化加工中心和产地交易市场,配建无害化环保处理设施,实现生态绿色发展,提高酸枣产业整体竞争力。

(三)着力提升品牌竞争力

突出品牌建设,积极推进酸枣产业向品质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一是管控采青行为,保证原料品质。二是建立酸枣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大酸枣仁“三品一标”认证,赋予“邢枣仁”全新影响力。三是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充分利用媒体和电商平台进行推广,丰富推介造势的方式渠道,打造邢台酸枣产业的金名片,扩大市场占有率。四是借智借力。借鉴李保国教授培育的富岗苹果和绿岭核桃的品牌先列,可以聘请如河北农大毛永民教授等一批酸枣研究专家为智囊团,把我市酸枣产业做成招牌性行业。

(四)聚力破局资金难题

一是积极争取政策性资金,如涉农资金、中医药专项资金等;二是将酸枣种植作为太行山浅山丘陵区绿化的优选树种,享受造林补贴,尤其是在前三年的抚育期内,给予重点扶持;三是借鉴赞皇县政府担保、加工户联保等做法,协调商业银行开放“绿色通道”;四是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按照“谁投入谁受益”“谁发展支持谁”的原则,调动企业和农户自筹资金的积极性,扩大酸枣种植面积和经营规模。


全面贯彻落实河长制   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生态

范好信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加强河湖管理保护,落实属地责任,健全长效机制的有力抓手,是解决我市河道存在的诸多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邢台的重要举措。

一、邢台市河长制工作概况

2017年4月,我市出台《邢台市全面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正式全面实行河长制。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市级总河长,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担任市级河长;县、乡参照市级方案建立了相应的组织体系。目前,全市共设立市级河长14名、县级河长258名、乡级河长1364名、村级河长2959名,河长制办公室设在水务部门,责任单位包括水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和规划、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住房和城乡建设、农业农村、公安、财政等部门。主要任务是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强水生态修复、加强执法监管等方面的工作。2019年,市级河长巡河52次,县级河长巡河2000余次;各级河长巡河发现解决问题1364个。全市河渠库湖水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二、河长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河长工作经费不足。一是清理河道没有专项经费。基层乡村完成河道清理、垃圾清运、日常管护及堤岸绿化等工作需要大量资金,造成基层欠账较多,只能举债干工作,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二是村级河长补助偏低。省河长办要求每月补助村级河长100元,但因没有上级正式文件,地方财政落实存在难度;即使能够落实,每月100元的补助相对村级河长每月至少8次巡河来说标准偏低。

(二)个别河长履职不到位。河长制工作核心是责任,关键是落实。个别河长对河长制工作理解不深、重视不够、履职不到位,存在巡河形式化、质量低、走过场的现象,对自己分管河道不熟悉,没有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三)部分群众河湖保护意识不强。部分群众对河道和水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保护河道和水生态环境意识,临河倾倒垃圾、乱堆乱放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推进河长制工作。一是规范河长巡河履职。各级河长要按照责任范围、工作职责、巡查频次的要求,做到巡查河段全覆盖、记录过程要完整、发现问题及时办、处理问题有结果,保证巡河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二是强化对各级河长的考核。推行下级河长向上级河长述职、责任部门向河长述职制度,把河长制考核结果列为党委政府对各级河长和责任部门综合评价体系和生态考核机制中的重要指标。三是将基层河长工作经费列入地方财政。将河道清理费用列入当地政府财政预算,足额拨付,解决基层工作难题,切实保障河道清“四乱”工作的推进,早日实现“河畅”目标;地方政府出台文件,明确落实村级河长巡河补助,并将每月补助标准提高到600-800元,充分调动和发挥村级河长的积极性,做好河道日常管理工作。

(二)加大水污染防治和生态补水力度。责任部门要狠抓水体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入河污染源排放。加强入河排水口管理,加快入河排水口优化和规范化建设,加大污水处理厂的截留纳污建设;提高岸上、水上和点源、面源防污治污标准,实施系统治理,还河道清澈、明亮。充分利用引江、引黄、引位等外调水源,发掘引水潜力,合理利用水库水,整治补水河道,加大河道蓄水补水力度,不断提高河道的自身净化能力和延长河道的“有水期”,改善河道水生态环境。

(三)落实“一河一策”任务目标。“一河一策”对每条河流进行了合理规划、科学设计,河长制责任部门要认真分解细化“一河一策”任务目标,分阶段、分步骤不断推进落实。一是要加强河道水域岸线管控,加快划定河道管理保护范围,严格涉河建设项目活动审批监管,严禁以各种名义侵占河道、非法采砂;二是要科学编制重要河道岸线保护和利用规划,划定岸线保护区、保留区、限制开发区、开发利用区,严格空间用途管制;三是要加强水生态修复,严禁侵占自然河道、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推进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强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维护河道生态环境;四是开展河流岸线防护林建设,在不影响行洪安全的情况下,营造水土保持林、特色经济林,构建以河流为骨架的水系林网,实现河流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

(四)引导社会力量助力河长制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做好“秀美河湖”示范宣传效应,提高全社会对河湖库渠保护意识;充分动员社会团体、民间组织、沿河群众等社会力量参与到河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上来,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社会风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参与河道治理和美化;聘请企业河长、记者河长、乡贤河长、代表河长、委员河长等“民间河长”,加强对河长制工作的社会监督作用。


点击数:9502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