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河北省委员会 欢迎您! 站内搜索:
首页
领导讲话
社内新闻
参政议政
科技服务
思想建设
组织建设
社内英才
专题集锦
社刊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参政议政>> 工作动态

传统非遗文化传承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秦皇岛市1984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调研

作者:九三学社秦皇岛市委 封振国 杨建文来源:本站发布时间:2019-11-19点击数: 4761 次

 

2019年11月5日,由九三学社秦皇岛市委参政议政部组织,并邀请在秦高校的业内专家到1984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实地调研,参与本次调研的专家有九三学社秦皇岛市委参政议政部副部长、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封振国,九三学社秦皇岛市委妇工委副主任、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杨建文,九三学社入社积极分子、美术评论家、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张群,著名油画家、燕山大学教授郑峰、秦皇岛美协副主席、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井庆昂、民盟党员、河北建材学院副教授徐春丽一行六人。文创园区总经理赵树斌先生深入介绍了1984文化园区的发展现状和前瞻思考。专家组一行对“时光印记”的朱仙镇木刻年画陈列作出重点调研,“时光印记”负责人祝强先生详细的介绍了关于非遗文化传承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契合思考,并对朱仙镇木刻年画的历史衍化、制作流程、艺术特点作了详细的讲述,几位专家也谈了自己观点和体会。


关于“朱仙镇木刻年画”,非遗传承人曹新年先生谈到自己的心得:我从事木版年画的雕版印刷工作已有二十多年,这些年就学习和实践总结出一些心得体会,总觉得要想把木版年画传承下去,一定要完整地传承古代流传下来的优秀年画,这些年画历经几百年传到现在不容易,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去按自已的好恶随便修改,因此,我雕印的老年画力求保持原汁原味,形神兼备。在传承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一直是我的理念,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发展,所以简单地复制而没有创新那些作品就没有生命力,更不会有创作的乐趣。早在年画社时,很多专家学者就常谈到创新问题,毛主席说:“我们要选择性地继承文化遗产,继承其精华,拚弃其糟粕”艺术当随时代,因此,我早在1999年就开始创作木版年画,年画虽小,但构图也并不容易,而且要考虑到图样利于雕版印刷,还有保持木版年画的固有风格,经过多次的绘画修改,雕版印刷,我的第一幅年画处女作《吉祥如意》于2001年雕印完成,在以后的13年中,我先后创作了44个品种年画新作,近104个画面,表现不同的人物形象近三百个,有历史人物,也有现代风情,在制作工艺上也突破了一色一版的局限,采用叠色套印的方法,做到以红、黄、蓝三色相互叠加而产生六色或七色的不同变化,可以说这一突破的发展不仅减少了物力、人力,而且使色彩更加丰富,戍边使木版年画更加美观,增加其欣赏性,我又参考手绘年画技法,为年画作品添加了肤色,这一技法的运用使年画人物更具神彩,在色彩的调配上,去除了一些不利的色彩因素,比如:广丹、铜绿系以重金属铅和铜为原料制成,含剧毒,不利人体长期接触,而苏木红经科学分析有致癌的危险,不宜再用,而改用绘画颜料,但如单用绘画颜料印刷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色彩胶大不透明,压线明显,色彩不亮丽等,经过多年的摸索,反复实践对比,我总于找到一个完美的色彩配方,所印年画不仅色彩亮丽持久,而且骨线清晰,不洇不窜,适宜装裱。


张群教授认为,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的发源地,朱仙镇木版年画经过历代艺人的生产实践,形成了用色讲究,崇尚使用暖色,热烈奔放。采用古代人物“铁笔十八描”的技法,雕刻线条阴阳相间,以传统技法构图、简洁、明快、夸张的手法去塑造英雄人物。题材和塑造的人物多取材于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戏曲人物和人们所喜爱与敬仰的英雄豪杰。朱仙镇木版年画是集体手工劳动的艺术结晶,是中原地区的优秀民间艺术。作为木版年画,首先是必须保持其原有的传统文化属性,比如其木版刻制、颜料配比等,打造精品、爆品,而并非机械化、流水线的“印刷品”。朱仙镇木版年画中国木版年画兴盛于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随着时间的推移渐进影响到全国其他区域,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被视为中国木版年画发展的“鼻祖”。北宋年间的汴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各地的商贾大量涌向京城,加上庞大的市民阶层更加促进了世俗文艺的发展,活跃的民间文艺又给年画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在这一时期,雕版印刷技术的成熟,使供不应求的笔绘年画转向刻印年画,并且官办与民办的作坊并进,使开封木版年画的印刷及销售盛况递增,迅速拓展到全国。开封木版年画的内容诸多反映的是中原传统民间文化,在艺术风格上凸显了京都官雅文化与市井文化并存的较精细的主流风格。由于中原大地经历了长期的民族纷争、战乱和自然灾害,到明朝初年,开封所处的中原地区被毁坏得满目疮痍,人民大量迁徙,城镇极度衰落,中原文化主流失去了北宋时期较为精致的官雅和市井文化风格,而形成一种粗犷甚至比较粗糙的带有乡土味的文化传统与风格。这一时期的开封年画线条粗犷,形象夸张,头大身小,幽默稚拙,构图饱满,左右对称,色彩鲜艳厚重,乡土味浓,无脂粉气,无媚态,艳而不俗。朱仙镇年画影响了整个北方木版年画的艺术风格,构图古朴、夸张、粗犷、威猛,色彩鲜明,以橙、绿、桃红三色为主,还有其简洁、鲜艳、明快的手法等,都极具北方乡土味道。


杨建文教授认为,保护传统文化是我们从艺人应尽的责任,通过对1984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考察,在赵总的带领下,特别是对“时光印记”传统文化体验馆的考察和参观,看到祝强先生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很受感动,通过和秦皇岛几大院校艺术类知名教授的交流,收益颇深。木版年画作为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汉代,在门上画门画已形成风俗,含有“御凶”的意思,特别是在旧时农历新年,既说贴上一对门神,可以祈求平安吉祥。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主要分布在开封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另外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等地年画都受其影响。它用色讲究、色彩浑厚鲜艳、久不褪色、对比强烈、古拙粗犷、饱满紧凑、概括性强等特征。以传统技法构图,画面有主有次,对象明显,情景人物安排巧妙,表现出匀实对称的美感。

了解木版年画对设计与教学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我国民间美术的保护和传播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另外还有其他各地不同风格的年画,各地的木板年画工艺大同小异,基本采用坚硬,纹理细腻的梨木、枣木板雕刻后,刷上水墨,印在容易吸水的宣纸上,也用水性的彩色颜料,分多版多次印成彩色年画,通常可用五版,最多的如朱仙镇年画,有用九版印制的;而桃花坞木版年画只用红黄绿蓝黑五种色彩。杨柳青年画则采用雕版印出轮廓线条,再以人工填色晕染;四川绵竹木版年画先印线条,人工填彩完成后再套一次金线版;而晋南的木版年画喜欢以画上配诗、书、画,也自有特色,很多木版年画还很注重反映当地的风俗民情,如桃花坞年画,传统题材还包括“姑苏万年桥” “玄妙观庙会”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备受群众喜爱。


“时光印记”负责人祝强先生认为,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使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是传承千年并已融入到人们生活中的民间艺术和民间工艺显得不再“接地气”,一部分置于艺术的殿堂,变得曲高和寡,一部分埋没于古镇村庄无人问津。从时光印记传统文化体验馆开办至今的三年时间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讲好民间艺术和工艺的“故事”,把与之相关的历史和知识详细的讲述出来,加上亲自体验制作,才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每项民间艺术和工艺的厚重,才能够重新唤醒深植于我们身上的文化基因。弘扬和推广必需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社会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利用一些简单的复制品或是粗糙的体验材料包,给体验者留下了民间艺术和工艺不过如此的感觉。民间艺术和工艺是千百年来民间艺术家和匠人们创造力的积累,是历史文化的凝聚,坚持“原汁原味”原生态的展示和创新性的发展,才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


封振国教授认为,朱仙镇木刻年画,初为“桃符”。历史溯源,其始于唐,兴于宋,实为民间艺人所为,在艺术气质上据于秉性形成差异,题材广为戏曲人物,艺术风格形态夸张、布局饱满、色彩明丽、线条疏密和韵。木刻年画为矿物染色、古法印制,色吃于纸内,自然晾干,经久不褪,广为普通百姓喜好。在色彩表现上,形成“紫是骨头,绿是筋,配上红黄色更新”的独特审美,在艺术实践上主张“看似却不是,纸上来显示”的绘画实践论。年画以家福兴旺、扶正祛邪、教化民众、和睦如意等传统样式为主,希冀五谷丰登、平安吉祥等寓意深刻。朱仙镇木刻版画的老图样,沉稳、厚重、耐看,赋予人间烟火气息,亦为“以心入画”的朴素审美趋向。自唐宋以来,中国传统哲学形成一种“无名艺术观”,其得于明显体现,画作不落款,不以记写名系,这根植于“至人无名、无凡无圣”的平等理念。以此可见得传统艺术中的沉潜往复、不作张扬的深蕴与内涵,这是超越“名”之上的超逸,也是民间艺术传统对于生命真性的探真与追求。(秦皇岛九三学社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支社 封振国、杨建文



点击数:4761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