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河北省委员会 欢迎您! 站内搜索:
首页
领导讲话
社内新闻
参政议政
科技服务
思想建设
组织建设
社内英才
专题集锦
社刊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思想建设>> 学习园地

从十七棵红军树看民心的向背

作者:九三学社石家庄市委 赵莉来源:本站发布时间:2019-10-10点击数: 3938 次

华屋是瑞金市叶坪乡最偏远的山区村,黄沙村的一个自然小组,全部以华为姓,围屋而居,所以称为华屋。华屋人有一个习俗,人百年之后都要在墓地的两旁种上一些松树或者柏树,代表永垂不朽、子孙绵延。因此,松树在华屋人心中,已然成了永恒的象征。在华屋的后山,一棵棵苍翠挺拔的松树连成一片,仿佛向人诉说着烽火岁月中的往事。

中央苏区时期,仅有43户家庭的华屋家家有人参加革命。1934年长征前夕,17位华屋的青壮男子相邀到蛤蟆岭每人栽下一棵松树,约定革命成功后再一起回来。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松苗早已高耸入云,而17位红军壮士却再也没有归来。

从松树旁的水泥碑上看,最小的13岁,最大的也不过30出头,这17位红军战士全部牺牲在了长征的途中。在国家危机时刻,他们毅然绝然地跟党走!

“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啊,送他上战场。”这婉转的歌谣,诉说着红军长征胜利的法宝。民心向背,永远是执政的关键!树高千尺根深在沃土,鲜血浇灌出爱的国度。正因为军民如水情,把革命的根基深深扎根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才赢得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才赢得新中国的胜利!

“英烈镌碑万代铭,青松承志千秋颂”。红军祠的一副对联勾勒了华屋历经的那段让人刻骨铭心的红色历史。风在林间呼啸而过,发出飕飕的声音。这些青松,不仅是对革命忠贞不渝的写照,也是对信念的执着、对初心的坚守。

先烈们留下的棵棵小树,已经长成参天大树。它们见证着中国革命的辉煌与曲折的历史,它们与共和国共同成长。如今,这十七棵松早已成为了信念的化身,为茫然彷徨的现代人指引方向。当年,栽种它们的人坚定信念,不怕牺牲;今天,前来瞻仰它们的人,更应该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

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温历史。作为九三学社的一员,除了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党派交办的事情,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秉承革命先烈一心为民,克己奉公的奋斗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让苏区精神永放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九三学社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支社   赵莉

点击数:3938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