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河北省委员会 欢迎您! 站内搜索:
首页
领导讲话
社内新闻
参政议政
科技服务
思想建设
组织建设
社内英才
专题集锦
社刊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参政议政>> 社情民意

繁荣乡村文化 涵养乡村文明

作者:王宏伟来源:本站发布时间:2018-05-02点击数: 9476 次

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如何繁荣农村文化、培育乡村文明,是新时代给出的一道新“考题”。

       近年来,在大力推动城市化过程的同时,农村的发展相对滞后。经过时间洗礼的古村落古建筑、承载乡俗乡情的礼仪、喜闻乐见的民间戏曲等渐行渐远,技艺超群的手艺人被迫转行,公共文化生活逐渐淡化,传统乡村文化趋于碎片化,日渐殆尽,乡村文明逐渐消弭,呈现“荒漠化” 的倾向。繁荣文化资源,涵养乡村文明,势在必行。

       一、“保护”与“复兴”并抓,留住乡村文化根系,守住乡村文明

       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是劳动人民的精神之魂。我们要挖掘乡村文化所蕴含的优秀思想资源、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如果我们守护好三条底线,乡村文明就有自我修复和复生的希望。

       一是保护乡村文明的守护者,守住乡村文明复兴的魂。关注留守老人和从事农业的农民。他们不仅是这个乡村历史、文化、传统农业的守护者和载体,也是乡村文化情结最重的群体,是乡村文明复生的希望。

       二是保护传统的生产方式,守住乡村文明复生的根。农耕文化传承着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是农民难以割舍的精神命脉。要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实施濒危农耕文化抢救工程、农耕文化保护与传承示范工程、传统村落保护工程等工程,为乡村文明复兴留下复活的根。

       三是保护乡村的文化元素,守住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底线。不成文的村规民约,世代保存的家族族谱,流传千百年的传说故事,古老而沧桑的民房,濒危的民间戏曲等,都在诉说着一方水土的故事,传承着一脉乡土的气息。要以保护传承不缺位换取乡村文化的不缺失,以建设培育在行动换取乡村文化的再丰富,留住乡村的文化脉络,让文化成为维系村民精神文明的粘合剂。

       二、“送文化”与“育文化”并进,紧接乡村文化地气,传承村文明

       近年,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综合文化楼建设、农家书屋建设、文化资源共享、2131电影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等文化惠民工程,“送文化”直接把文化资源输送到基层,为乡村文明建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要变“送文化”为“育文化”, 在基层建立文化的内生发展机制,为农村文化阵地“养精蓄锐”,让农民在享受文化成果的同时,参与到繁荣乡村文化的实践中来,成为推动乡村文明的和实施者。 

       一是夯实公共文化活动主阵地。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标准综合文化站、图书馆分馆、青少年艺术中心,文化大院、文化广场的建设,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做到村村有文化阵地。

       二是培养乡土文化人才。实施“农村文化带头人”培育工程,着力培养乡村文化精英,引导其组织开展读书学习、文艺演出等活动;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三是壮大文化服务队。成立“文化服务志愿者队”,组建民俗表演、广场舞、书画等文化队伍,聘请文化辅导员定期为基层辅导,组织退休教师担任农家书屋读书看报指导员,号召妇女开展文明礼仪宣传等活动,做到文化活动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有人带。

       四是找准群众兴趣点。了解农民的文化需求,积极举办农民书画展、摄影大赛,组织广场舞大赛、文艺汇演,开展农业科技、卫生保健、文明礼仪知识培训等文化活动;

       五是发挥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宣讲,展板、文化墙展示等方式激活 “乡贤文化”,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以嘉言懿行垂范乡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为乡村文明提供精神支持。

       三、“常态”与“动态”并重,健全乡村文化发展机制,促进乡村文明

       乡村文化活动的开展形成经常化、社会化、规范化机制,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一是常态化投入。鼓励基层群众自办文化,采取从乡村振兴经费中划拨出文化建设专项经费、活动补贴、以奖代补、成立公益性文化基金会等措施,帮扶乡村开展文化活动。二是动态化管理。制定管理办法,对接受资金资助的乡村实行项目指标量化考核,作为接受资助资金数额的依据,激发乡村文化活力,促进乡村文明建设。

       四、“因时”与“因地”并行,弘扬乡村文化精髓,涵养乡村文明

       留住了乡村文化,就守住了乡村文明。要坚持因势利导,统筹规划的原则,一是要因时制宜。既要传承好乡土文化,也要推陈出新,不断赋予乡村文化时代内涵、为乡村输送文化新气象。如:适时举办社科讲座,组织演出,适应“微”时代新特点,做好微信、微宣传片、微讲堂等“微”字文章;二是要因地制宜。根据村庄既有的资源禀赋,有的放矢地加强对乡村文化建设,挖掘村史村情,编修《村志》家谱、家训,撰写民俗作品,让村村都成为文化精髓的传承载体,润物无声地提升道德修养,涵养乡村文明。

       乡村文明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去涵养,唯有将“坚守、传承、创新”这些文化内核不断的融合、提炼,乡村文明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结出更多的丰硕果实。(王宏伟)

点击数:9476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