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河北省委员会 欢迎您! | 站内搜索: |
|
各位常委、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加强机制建设,整合全社力量,推进社务工作”。大家认为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个问题是及时的,必要的。通过大会的交流和今天上午的小组讨论,很有收获,对今后怎么在整合力量方面加强工作,完善机制,大家有了更多好的想法。我觉得会议的成果是显著的。根据大家的反映,我做一个简短的总结。
全社力量整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查了一下《辞海》,它对“组织“的定义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和形式加以编制;组成的形式或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前一句话指组织是一种编制,后一句话指组织是组成形式或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如果没有关系,组织里所有的存在都是没有意义的。我觉得这其实是哲学层次的内涵:一切都存在于关系之中。也就是说,一个组织之所以能成为组织,能够发挥作用,是由于这个组织各个成分之间发生了关系。这种关系的发生,其实就是一种力量的整合。我体会,力量的整合是一种对组织成员的动员能力,实际就是这个组织的实力。九三学社共有13万人,可以说人才荟萃,但力量整合得好不好,动员力强不强,决定了九三学社能做多大的事,能做多好的事,所以力量整合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回顾我们这两届中央委员会,对这个问题一直是相当重视的。2004年5月,在无锡召开的主题常委会上,我们就参政议政问题提了10条意见,其中第5条专门讲依靠群众的问题,其中心含义就是要把社内力量整合起来。在2005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上,正式提出要建立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和基层组织的互动机制。2006年5月和2009年5月,相继在义乌和福州召开主题常委会,这两次常委会都是围绕着若干重要议题开展联合参政议政的实践。 2008年5月,在成都召开的主题常委会上,又一次提出有效的动员机制。在2009年12月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推广安徽“百名专家进乡村入学堂讲科普”活动,以及推荐山西绿色生态农业技术到各省推广,这是在社会服务上具体提出整合力量的举措。2011年的10月,在太原社务工作会议上,又提出使用网上平台整合互动的问题。在去年年底的十二届五中全会上,再次强调了整合全社力量,上下左右互动,并且发挥网络的作用。所以从2004年一直到现在,我们在不断强调全社力量整合这个问题,并且在实践上有所落实。我们对如何整合全社力量来发挥作用,积累了相当的经验,有了相当的基础。通过这些实践,我体会力量整合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社组织之间的整合。既包括从社中央、省级组织、市级组织到基层组织,这样纵向的力量整合,也包括地方组织和地方组织,以及基层组织之间横向的力量整合。譬如说,我们开展的参政议政课题招标活动,是一种整合、联合的措施,一个例子是在关于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中,我们动员了全社的力量,其中主要是动员各省九三学社的同志来开展这项工作,包括完成了1万份的问卷调查。又譬如社中央到各地调研,往往会带动当地社组织就同一问题的参政议政。在昨天的大会发言里,不少同志谈到社中央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就某些问题去省里进行调研,对省级组织参政议政的推动作用。有时省级组织的参政议政也能带动全社的参政议政工作。例如三江源生态保护的问题,就是青海省首先提出来的;关于低碳经济的调研课题,首先是由广东提出,然后才有社中央向总书记提出关于低碳战略的建议,以及后来我们连续三年对建筑、交通和工业节能三个方面进行的调研。这种整合还包括各个省级组织之间的联合。譬如,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这个课题就是由多个省参与的。在社会服务方面,也有一些好的例子。譬如说,六省市对威宁的联合帮扶工作、沪豫合作、河南省委和山西省委合作开展煤化工项目,等等。二是各项工作之间的整合。譬如说参政议政、社会服务、宣传、组织等不同工作之间的整合,特别体现在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上。有时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的界限不是很明显。有的社会服务本身就为参政议政提供了调研基础;而有的参政议政课题也包含着具体的关于某个问题的社会服务。同时,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工作都需要宣传工作加以配合,需要组织人才来共同参与。三是各政党之间的力量整合。我们很多工作是八个党派一起联合协商确定的,特别是关于人事组织方面,关于章程方面。譬如说,我们和工商联曾经一起联合做的关于科技银行的建议工作,等等。四是九三学社和政府之间的力量整合。这一点现在做得越来越好,对我们提高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的质量非常重要。五是九三学社和统战部之间的整合。我们很多工作都受到各级统战部门的大力支持。合作共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方面,我们要高度重视。六是社员与社员之间的互动。这方面也有很多的例子。七是社内人才和社外人才之间的整合。我们很多活动都请了社外的专家参与。譬如,林毅夫在担任世界银行副行长以前,几次来社中央做报告,参加调研。九三论坛也多次请社外的专家做报告。
力量整合的形式多种多样,其内涵非常丰富。但整合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聚集和放大组织的效应,把更多成员的作用发挥出来。力量整合中最基本的单元是人,所以一定要以人为本。从本质上讲,力量整合是一个发动群众的问题,也是一个弘扬民主与科学的问题。这是我对力量整合内涵的理解。
根据近十年的实践,再根据大家上午的交流、讨论,我觉得今后应当通过以下十个方面的机制和途径来实现力量整合:
一是完善组织网络。整合要有组织基础,所以要设计合理的网络结构。我们的组织网络是明确的,从社中央到省级组织、市级组织,再到基层组织。我们有全会,有常委会。但是我们还要努力填补一些空白。广东省、云南省,还有其它一些省在完善组织网络方面,做了很好的工作。有些重要的地市还没有组织。怎么办?我认为这就有一个组织设计的全局问题,有一个对组织网络空白点的填补问题,还有一个对组织网络重要节点的加强问题。在一张网络中不是所有节点都是关键的,在一些重要的节点上一定要注意加强。
二是搭建平台。平台包括很多,譬如专项组织,包括我们社中央已经成立的参政议政研究中心、思想建设研究中心、参政党理论研究中心、社史研究中心等等。各省级组织也有各种专门的组织。我们举行的专项行动也是整合的平台。譬如“九地合作”、“百名专家下乡村入学堂活动”、“亮康行动”等等。昨天赵雯同志介绍了上海成立的“九三院士专家科普行”,这就是一个专项行动的平台。北京市委跟科协合作举办科普讲堂,这也是专项行动的平台。我们的专委会已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还有很大的空间,它也是一个平台。专委会的规模到底多大好?前些年我们已经做了一些改进。譬如说,社中央的专委会不一定都是北京市的,也发展了一些外地的同志。我觉得专委会应该更多地吸收全国的专家,开展更加多种多样的活动,给予其更大力度的支持。专委会有我们民主党派的特点,有的同志加入以后可能参加活动很少,有的可能根本不发挥作用。所以我觉得要一边加长板凳,一边加强流动,使专委会在增加成员的同时“活”起来。平台还包括九三论坛,各种各样的研讨会、报告会、交流会、议政日等。有的省份建立了各种基地,譬如说社会服务基地,参政议政基地,这些都是我们整合力量的平台,这样的平台越多样越灵活越好。
三是完善课题招标制度。我们开展课题招标已经很多年,一直在改进,效果也越来越好。现在我们在全国政协大会上的提案,已有一半以上是由地方组织的工作为主形成的。我想这是一种进步,但还要进一步完善。有同志提出在每年中央全会的时候,建立针对社中央工作的提案制度。我认为这个建议值得考虑。当然,我们现在的全会也让所有中央委员尽量提意见,同时把每位委员的建议发言归纳起来,给予反馈,这是很大的进步,但也应当考虑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如果建立中央委员的提案制度,这将是我们发挥中央委员作用,整合中央委员力量的一种重要方法。
四是建立制度。首先是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制度。如果每个省级组织、市级组织都联系基层,这本身就是力量整合的一个好办法。其次是基层组织联合举行活动的制度。我觉得上海在这方面的经验很好。他们搞的八高校联席会议,后来发展为上海高校论坛,然后又扩大到工业,形成工业八基层联席会议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
五是建立激励机制。表彰、宣传既是一种倡导和鼓励,也是在现有条件下民主党派最可行的办法。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个变化过程。一开始我比较反对表彰,认为现在表彰太滥,有的甚至轮流接受表彰,鼓励浮躁。但后来听到很多同志希望社中央加强表彰活动的建议,我觉得他们有道理。我们现在除了表彰,具体还能给社员什么呢?同时我也发现我们的表彰还挺管用,因为我们社员所在的大多数单位还是挺看重的,各党派之间还有一个比较。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多表彰,不仅要表彰,表彰完了还要宣传。树立正面的,做得好的,我觉得这是应该的。所以社中央的表彰还可以再多一点,省级组织的也可以再多一点。关键是要认真做。表彰那些真正做得好的,哪件事情做得好,就表彰哪件,不要把表彰弄滥了。要建立起激励机制,包括我们的表扬、倡导,我觉得这是我们整合力量,把社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各级组织特别是基层组织调动起来的一个重要手段。
六是加强组织培训活动。我们要通过培训把更多的人调动起来。譬如说社中央宣传工作培训,把各省搞宣传的同志凑在一块儿培训,这本身就是一种力量的整合。我看各省也在举办各种培训班。这是一种可行性比较强,效果也比较好的整合手段。
七是注意省委与省会城市市委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北京市委和社中央做得比较好。一个省有省委,同时它所在的省会城市又有市委,相互间的关系在不同的省份有很大差别,它们有时是有矛盾的。我觉得北京市委做得很好,昨天大龙副主席在发言中也介绍了这方面的经验,其实重要的一点就是一起组织活动,把社中央组织的活动看成是北京市委的活动,北京市委的活动也成为社中央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注意协调省委与省会城市市委之间的关系,它们的作用不应该抵消,而应该叠加。
八是组织大型活动。在昨天的大会交流里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在当前条件下,参政党要整合力量,很大程度上需要我们组织一些活动。活动的效果有时不一定好,但不组织活动,是肯定没有办法动员和整合资源的。有的大型活动,譬如说国际科学与和平周、议政日等,乃至于文艺体育活动,譬如说广东省组织一个兵乓球比赛,各地级市挺把它当一回事,我们的组织性就体现出来了,凝聚力也会加强。我们首先要动起来,能够把成员搅动起来,这就是一种组织力。当然不能乱搅和,但你不“搅和”,肯定没人理你,所以这也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九是发现、培养、使用人才。有人提出九三学社能不能有个人才计划。我们的人才计划不可能像中组部那样,也不可能像政府部门那样。那人才强社怎么体现在力量整合中呢?我想主要体现在对人才的共享上。我们有各种各样的人才。一个人才在一个省暂时没有机会,但在全社可能就有用武之地。所以我们要想办法为各种人才搭建平台,使他们各尽所能。譬如说最近黑龙江省一个支社的副主委给我写了一封电子邮件,送上他写的几篇散文,包括写他自己的经历,写得太精彩了,看得我掉眼泪。我们社内原来有那么多不知名的写家。我主张把我们的文学爱好者组织起来,组织一个笔会。我们参政议政方面的人才更不要说了,我们可以组织一个课题,以此来发现人才,然后在活动中来培养人才。譬如说武维华院士早上小组讨论时讲的院士委员会工作,对我们社内科技人才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至少可以组织那些特别有潜力的人才在一起多交流经验。
十是建立实用的信息系统。我们的网站不仅仅是信息和新闻的渠道,还应该把它开发成为整合力量的工具。当然现在的网络联系首先要做到组织和组织的联系,然后再争取做到组织跟个人的联系。
在昨天的会议上,我提出为了使我们这次会议的成果得到更好的落实,除了在以上十个方面根据各省、各市、各基层组织的情况去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以外,我们一起来做四件事情。这四件事情不一定是九三学社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但是是能切实体现力量整合的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全社共同推动一个参政议政课题,即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为切入点,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尽管这个题目我昨天大致讲了一下,但我今天参加小组讨论发现,大家的理解还有很大的差别。我认为现在河南的做法是有别于以前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河南在怎么通过新型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怎么保证粮食安全,保障农民的利益,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有它创新的思路和做法。在赖主席的主持下我们已形成一个初步的报告,会议结束后会尽快修改后发给大家,希望大家看一下这个报告。还有《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的河南省关于这方面工作的文章,我认为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我们经过调研以后觉得还有深层次的问题,还有一些有待于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譬如说,土地政策的问题,国家财政的比例和投入方式问题,农村社区民主自治问题,怎么在农村发展产业和促进就业的问题,怎么保证农村劳动力离土不离乡,转移到新型小城镇的问题,等等。这个课题是各省都面临的问题,也是当今中国急需解决的战略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三农问题解决不了,民生问题解决不了,内需型的经济也发展不起来。所以我建议,尽管有不同的看法,但还是一块来做这个题目。当然我们还要坚持民主科学决策。昨天我说希望30个省级组织都来做,现在我的想法有点改变,希望同意做这个题目的省级组织先做起来,不同意的省级组织可以暂时不参加。
第二件事情是社会服务,具体讲是“百名专家进乡村入学堂下企业”活动。我觉得也不是说要一下子做多少,但起码在继续进行这个活动的过程中,把人力资源共享这项工作先做起来。譬如说江苏开展得很好,其它省的专家也可以参与。要通过这个活动把全社的力量整合起来,建立起全社的专家库。
第三件事情是社史陈列和口述史工作。这项工作看来大家没有什么分歧,也很实际,所以我们要积极推进。我认为社史专题片工作要做检讨,昨天岳庆平主任已经做了检讨,说没有如期完成进度承诺,但更重要的是还要检讨质量问题。我对社史专题片工作不满意,尤其是专题片的文本写得不够好。我们要认真发动我们全社的人才一起来做。是否我们九三就没有写得好的人才了呢?实在不行我们也可以动员和整合社外的人才。其实我们的成员中一定有这方面优秀人才的。我拜托各省同志回去认真找找我们的社员里有没有好的写家,如果有的话尽快推荐给社中央,我对此寄予很大的期望。社史专题片现在不要赶进度,而要保证质量。
第四件事情是信息联通体制建设。社中央要把这件事情做实,不一定全面开花,但是要用起来。当然现在的服务器要更新,各省还要完善,但在现有的条件下一定要把它与我们的工作结合起来以体现资源整合。
我想通过以上四件事情来推动我们的力量整合,相信会出成果的。这次会议很快就结束了,希望大家回去后认真落实这次会议的精神,在完成换届的基础上尽快把工作发动起来。
下面我向大家通报一下九三学社省级组织换届进展情况。
自今年4月8日至今,有重庆、河北、上海、海南、湖南、新疆、安徽、山东、山西、浙江、湖北、广西12个省级组织相继召开代表大会,完成了换届。总的来看,这些省级组织的代表大会开得圆满成功,换届平稳顺利。这12个省换届有如下一些特点:
一是领导班子调整幅度相对较小。所谓“相对”,既是相对于上次换届幅度,也相对于尚未换届的其他省级组织。新疆、安徽、山东三省是“换届未换人”;只有社河北省委更换了主委;其余9省,新进副主委18人,其中专职副主委3人。
二是领导机构规模有所扩大。除新疆外,其余11个省级组织的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均增加了职数。委员增加幅度最大的是海南,从31人增加到43人;领导机构规模最大的是上海,委员人数达到87人。
三是领导成员结构进一步完善。在领导班子中,既保持了主要领导人的相对稳定,又增强了整体代表性,在新进副主委中,知名专家学者8人,担任政府实职的5人。在领导机构中,既保证了市级组织主委进入省级组织常委的比例,又增加了部分省直系统负责人、部分基层组织负责人,以及重点领域代表人物进入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
四是新进人员的素质进一步增强。这些新进班子和机构的同志,在其工作的领域、行业都是造诣较深、业绩突出、能力较强的业务骨干或领导骨干。其中有院士、长江学者、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高等院校领导等。这说明我们这些年来推进人才强社战略,加强自身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
五是离任同志的安排和待遇均有着落。已换届的省级组织有12人离任,其中专职副主委4人。有关省委统战部已表示并着手落实这些离任同志的安排;有关省级组织也利用有限的资源做了一定安排;难能可贵的是一些“到届未到龄”的同志,他们高风亮节,不计得失,并未向组织提出任何个人的要求。
六是社员告状投诉案件几乎为零。这说明新进人选和留任同志的基础是经得起检验的;说明这些省级组织代表大会的组织程序、工作程序也是经得起监督的。
可以说,这12个省级组织为我们全社省级组织的换届工作开了个好头。让我们向他们表示祝贺!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省级组织的换届仅完成了40%,现在距离6月底这个“节点”只有30天,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头。
希望已换届的省级组织进一步做好换届工作总结,为全社积累宝贵经验。社中央也将在省级组织全部换届后进行全面总结。
希望即将换届的省级组织全力以赴,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高昂的政治热情和工作态度,按照社中央《关于做好省级代表大会准备工作的通知》和《九三学社中央监督委员会关于严肃换届纪律的通知》,严肃认真地做好代表大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开好代表大会,争取换届选举工作圆满成功。
各位常委、同志们,今年是本届中央常委会任期的最后一年。几年来,各位常委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各项社务工作饱含着大家的责任和情感,浸透着大家的心血和汗水,凝结着大家的奉献和智慧。借此机会,我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也希望大家在本届任期的最后半年里,继续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更加忠实地履行职责和使命,更加努力地开拓创新,为加强机制建设、整合全社力量,推进社务工作出新的积极贡献。
最后,再次感谢中共湖南省委、省委统战部对会议的大力支持,感谢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全体同志和会议服务人员的辛勤工作。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