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河北省委员会 欢迎您! 站内搜索:
首页
领导讲话
社内新闻
参政议政
科技服务
思想建设
组织建设
社内英才
专题集锦
社刊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社内英才>> 缅怀先贤

悬壶济世 仁心楷模

作者:社唐山市委来源:发布时间:2015-04-03点击数: 10419 次

 

——缅怀九三学社唐山市委原副主委韩向荣

 

  在她的心里,永远把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从四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四十几载,虽然历经颠沛辗转、酸甜苦乐,但是悬壶济世的医者仁心始终未变,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始终未减,她用自己特有的步履走完了九十年的人生之旅。

  二零一五年一月二十七日晚十时十五分,九三学社唐山市委原副主委,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韩向荣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九十岁。

  韩向荣同志生于一九二五年三月,历任唐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主治医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主治医师、妇产科主任、院顾问、副主任医师。一九五六年加入九三学社,一九五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九三学社河北省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唐山市第三届、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委,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名誉副主委,是九三学社唐山市委早期重要参与者和组建者之一。

投身建设  扎根唐山

   一九四九年,毕业于吉林高级助产士学校的韩向荣跟着父亲来到天津,通过开设私人医院治病救人。10月1日,伴随着天安门城楼上的一声欢呼,新中国成立了!她在《我的成长》一文中写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城楼上高高升起,崭新的国旗牵动了我的心弦,我再也坐不住私人医院的转椅,决心走出家门奔赴建设新中国的康庄大道。……不久分配我到唐山人民医院。”此后,韩向荣同志的一生都和唐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解放初期的人民医院房屋简陋,妇产科只有四张病床,没有上级大夫,负责大夫就是韩向荣。当时她只有24岁,“住院的病人都很重,有的是急腹症病人,更多的是由农村抬来的难产病人。困难重重……”尽管条件艰苦,经验不足,但人民群众的病痛疾苦还是深深地触动着她。“从此我努力钻研业务,苦练基本功。为给病人解除痛苦,每天四点多就起床念书,临床的病人就是给我实践的好机会。我的事业心很强,总觉得自己既已投身革命就要顽强奋斗,献身革命!”(《我的成长》) 

  繁忙工作的同时,她还在市卫生局、市医联举办的学习班及卫生学校担任妇产科讲师。面对应接不暇的工作,她废寝忘食、孜孜以求,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她回忆道“我终生难忘第一次剖腹产手术……完成了这个手术,母子健康出院,我内心感到喜悦。胜利给我增添了勇气和力量。”除书本学习外,她每周1、3、5到开滦医院妇产科查房,学习重病人的处理。她说:“在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就暗下决心要做一名人民的好医生,我全力以赴地投身到工作岗位,我有使不完的劲……”

   一九五八年,她借去北京开会的机会,找到全国闻名的宋鸿钊教授请教治疗方法,五十年代末期多次赴上海短期参观学习,并参加了天津中心妇产科医院举办的为期一年的高级医师进修班。理论学习、临床实践、外出进修,再加上她的恒心与决心,使她成长为能够给病人解决疑难病症的医师。面对这些进步,她总是谦逊地说:“这完全归功于党,归功于人民。”唐山人民医院妇产科由解放初期的四张病床,经过二十年的逐年扩建,到一九七一年韩向荣下放农村时达到了64张,这个成绩是与她的不懈努力和辛苦付出分不开的。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直到“文革”以后,每年组织上派她去北戴河支援暑期工作,为中央首长和外宾执行医疗任务。韩向荣回忆道:“任务是繁重和光荣的,使我懂得了对外宾和内宾的政策和礼貌,除医疗任务外尚有团结和争取的任务。”

“狠心的妈妈”

  韩向荣将整个身心投入到医院和患者身上,而她自己的家庭、父母、孩子却无暇顾及。“我是三个孩子的母亲,没有一个母亲不愿意用自己的奶水哺育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母亲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身边活泼的成长。当时妇产科人少事多,危重病人也多,要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精力必须集中……于是我将三个孩子分别送到姥姥和奶奶家,自己一心扑在工作上。”(《我的成长》)

   正在她业务提高和医院发展的高潮时期,一九六四年农村“四清”工作开始了。韩向荣担任农村“四清”工作总团医疗队副队长,总团医疗队负责13个分团。在此期间,她走遍了唐山的山山水水,每天为贫下中农看病、做节育手术、接生及处理难产。不管是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或是酷暑严寒,她都是随叫随到,从不拖延。有一次行医途中,她不小心掉到洋河的大冰窟里,幸亏有人及时赶到,才把她从冰窟里捞出来。

  在一九六四年的《“四清”简报》上刊登了一则署名为“滦南县长凝分团政治处”的题为《为了抢救生命》的文章。文章写道:(一九六四年)十月二十六日清晨,滦南县长凝公社夏庄大队贫农夏文生的儿媳杨秀玲,因为分娩难产,生命处在危险中……经过四十多分钟的紧张抢救,终于使产妇脱离了生命危险。婴儿虽已降生,但已窒息,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韩向荣毫不犹豫,用胶管插入婴儿的喉头,用嘴一口一口地往外吸吮婴儿呼吸道里的脏物。孩子慢慢有点气息以后,她又嘴对嘴地帮助婴儿呼吸,直到婴儿“哇”地哭出了第一声……夏老大娘眼含热泪拉住韩向荣大夫的手,不住地说:‘好同志,多亏你救了我的儿媳和孙子,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四清’工作队!’”

  一九六五年春天,在抚宁偏僻的山区有一名产妇在分娩中并发“子宫破裂内出血”导致休克,病人心跳微弱、血压下降,需要马上手术才能挽救生命,当时没有手术室和血源,必须转到县医院抢救,可是又怕途中病人发生意外。“个人影响是小事,更主要的病人家里失去一个主妇,抛下四个孩子,也直接影响‘四清’工作队的威信和党的荣誉。”想到此,韩向荣下决心走20多里路,亲自护送病人到县医院,亲自做了手术。术后病情危重,她又看守了好几天,病人终于得救了……

  “四清”工作队每三个月有一次换季假,在韩向荣《我的成长》一文里有这样的记载:“有一次换季假已满,住在奶奶那边刚满三岁的儿子患腮腺炎突然高烧40度,不停地嚷着:‘要妈妈,要妈妈,抱抱我’......但是假日到了,我怎能因为自己的孩子有病不走呢?于是我狠了狠心把孩子交给了奶奶,我流着泪走出了家门,返回‘四清’前线,奶奶说我是‘狠心的妈妈’。”

  寒来暑往,韩向荣在农村度过了两个“革命化”的春节。一九六六年“四清”工作结束,继之而来的却是更加动荡的岁月。

知难而上  矢志不渝

  一九六六年由“四清”工作队返回唐山,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作为知识分子的韩向荣成了被革命的对象,加上地主家庭的出身,她当时的处境可想而知。

  严酷的政治环境并没有吓倒韩向荣,她仍旧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本职工作,没人接生她去接生,没人去门诊她去门诊。不久之后还是夺了她的权。随后,组织下乡医疗队,作为被改造对象,她第一批到丰南县小集大庄子一带巡回医疗,做手术、接生及处理难产。一年的丰南生活结束了,将要离开的时候,当地的农民拉着医疗队员的手含泪相送。

  一九六八年,韩向荣由丰南回来不到半年,唐山地区组织一个试点队,目的是摸索一个符合农村需要的医疗队模式,她又是25人试点队里的一员。她来到乐亭试点队,走遍了乐亭县的每一个公社与大队。农村的土路不平,加上她患有腿浮肿关节炎,行走非常困难,她后来回忆说:“有一次接生走了20多里路,正逢严冬三九,到产妇家棉衣外边结了一层冰。”乐亭县卫生局领导几次表扬说“像韩大夫这样坚强的人太少了”。尽管政治上蒙受诬蔑,但她还是将全部身心倾注到工作中,置荣辱得失于度外。在韩向荣《我的成长》中有这样的记载:“大罗庄一名子宫出血的病人阴道大出血,病人脉搏微弱,需要立刻手术切除子宫,转走怕途中有生命危险,救不过来会联系到个人阶级出身,可不得了。我当机立断在党组织支持下在老乡家炕头上建立了临时手术台,给病人做了‘子宫次全切除’,病人得救,大家都松了口气。”韩向荣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肃的科学态度对待每一例手术,只要病人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她就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去抢救。

   “还记得在闫各庄,一名贫下中农患‘贲门癌’,医疗队的同志考虑她子女多,家境贫穷,决定就地手术,但没有血源。怎么办?我们这些医疗队员踊跃献血,我是‘O’型血;我的200cc鲜血徐徐地输到病人的血管里,病人顺利度过了手术……我们从内心里有说不出来的喜悦,在农村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做开胸手术确实是了不起的。”韩向荣的鲜血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更体现出医生与患者、党与人民的血脉相连。

  一年多的乐亭试点队结束,唐山市在遵化县燕各庄、梁屯两地成立人民医院后方医院,韩向荣担任医疗排长。她每天早四点起床上山采药,再由山上背回来,吃早饭后巡诊和出诊。这一年中,她和往常下乡一样,知难而上,哪里有病人就到哪里去。“因为我从六四年就下乡,习惯了农村生活。这也是对自己的锻炼与考验。”

  一九七一年,落实“6.26”政策。“当时我是被改造对象,城市不需要我这样的臭老九。六月二十六日我被下放到滦南县甜井大队,日夜出诊、接生和处理难产。这次下乡和往常不一样——从前都有许多的同志。而这次到甜井大队只有我一个人,无人配合开展手术。”一年后韩向荣调到滦南县医院才开始做大手术,直至一九七六年。不平的待遇、恶劣的环境并没有使她退缩,在最混乱的年代,她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尽到我医生的职责,践行革命人道主义,为患者排难解忧,我要做到除用技术解除病魔外,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同情心……”

   虽然十年浩劫给了韩向荣不公的待遇,但客观上却使她几乎走遍了唐山所有县区的山山水水,使她这个“地主子女”最大程度地融入基层农民,了解其病痛,并以其精湛的医术挽救了农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苦难的岁月成就了韩向荣作为一名医生的高尚人格,也使她的医术得以惠及更多的农村群众。

培育新秀  甘为人梯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韩向荣重新受到党和人民的信任与尊敬。宽松的政治环境、配套的医疗设备,十几年下乡所磨练的医术与意志,这一切使她的行医生涯进入到黄金时期。忙碌的妇产科工作量大,人员倒班紧张,她经常和年轻时一样早来晚走,即便是发烧、患肠炎时也没休过假。除做好科里的工作,她还经常参加市内各兄弟医院的会诊工作。还和年轻时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严寒酷暑,只要有人找上门,她总是随叫随到。一次夜间会诊,因为天黑路滑,她不慎从自行车上摔了下来。她忍着剧痛为一位子宫颈管水肿造成难产的患者进行了手术。之后自己去拍片看病,经检查为尾骨骨折,治疗半年才痊愈。这期间只能侧坐或站立,而她还坚持上班。有同志说:“你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又到了退休年龄,在家休养也拿一百多元,何必呢?”韩向荣说:“年龄大了,为国家工作的时间不多了,党培养我这么多年,我应该把自己有生之年和全部知识献给党,献给人民,为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多做贡献。”

   在繁忙的医务工作的同时,韩向荣十分重视年轻技术力量的培养。为使妇幼保健事业后继有人,她毫无保留,培育新秀,甘为人梯。从震后到一九八四年,妇幼保健院妇产科的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中年医生基本上能胜任较大的手术,青年医生也掌握了一般的剖腹手术。妇产科开展了阴道式子宫全切、宫颈切除、腹膜外剖腹产等十来项医疗新业务,抢救危重病人成功率98%以上。

   这段时期,韩向荣所获的荣誉很多:历年的市级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等,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授予的“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称号,及“河北省劳动模范”称号。一九八五年正式退休后,她还继续发挥余热,担任妇幼保健院的顾问。

   作为九三学社唐山分社最早的社员之一,韩向荣积极履行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的责任与义务。一九七九年,经历文革浩劫与大地震的唐山九三学社仅余十八人,而韩向荣就是其中一位。她先后担任九三学社唐山市委员会第三届、第四届副主委,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名誉副主委;先后以民主党派成员的身份参加唐山第四届、第五届政治协商会议,并任政协委员。她把政协和九三学社当成自己的家,积极建言献策,多次率队参加九三学社组织的下乡义诊活动,几十年来为唐山的统战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纵观韩向荣九十载的人生历程,为唐山的医疗事业奋力拼搏了半个世纪。这就是她,于亲人不能说无憾,于国于党却丝毫无愧。燕山南北,渤海之滨,广阔的冀东大地上遍布她匆忙的足印;舍小家、顾大家,历史的风云变幻,命运的崎岖坎坷谱写了她激昂壮丽的人生!(九三学社唐山市委)

 

点击数:10419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