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河北省委员会 欢迎您! 站内搜索:
首页
领导讲话
社内新闻
参政议政
科技服务
思想建设
组织建设
社内英才
专题集锦
社刊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社内英才>> 身边榜样

观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有感

作者:田锦瑞来源:发布时间:2016-05-11点击数: 5340 次

    5月7日一早,我们乘车前往了阜平县城南庄。此去的目的是去参观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出发之前社市委发给每个人一份关于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的介绍。
    “1948年4月,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从陕北来到晋察冀的边区阜平县城南庄,居住工作了46天。期间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审时度势,调整了南线战略,为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主席还亲自起草了《纪念一九四八年五一劳动节口号》,第一次具体描绘了新中国的蓝图,成为新中国成立的动员令。
    为了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教育激励后人。1972年,阜平县委、县政府在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毛主席居住工作过的地方建立了革命纪念馆,并于1974年正是对外开放。”
    车程不长,转眼便到了纪念馆外的广场,庄严肃穆是这个纪念馆给我的第一感觉。走进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巨大的雕塑,坚定的手势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坚毅的表情写满了对胜利的渴望,我似乎在那呐喊的口型中听到了冲锋的号令,真想回到那个炮火纷飞年代,和他们并肩前行在这勇敢无畏的路上。
    再向前,便是讲述了晋察冀革命根据地的由来及发展,是如何从弱小走向强大,是如何在侵略者的铁蹄下无畏的抗争。在参观的过程中,我看到了那些在战斗中缴获的日军的手枪和军刀。手枪的手柄依然磨得发亮,斑驳锈蚀的军刀仍然难掩曾经的锐利锋芒。曾经,有多少同胞成为这把枪下的亡魂,曾经,这把军刀又穿过多少无辜百姓的身躯。如今,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杀人的恶魔早已伏法。然而,刀枪仍在,岁月的流逝腐蚀了刀身枪体,沾染的鲜血却一点都不曾少,它还在流淌,细细的流淌。靠近这些斑驳的武器,试着静下心,能听到吗?曾经的那些痛彻心底的哭喊、那些骨断肉碎的闷响。就是这些枪,黑漆漆的枪口里喷出了多少苦难与绝望。就是这些刀,曾经铮亮的刀锋斩断了多少亲情与梦想。
    曾在中华大地上燃起的硝烟已经消散,但沾满了鲜血的刀枪却近在眼前。我矗立在展台前,枪托上留下的痕迹,军刀上的豁口都让我久久不能离开。
    一个个生命为了祖国而倒在这刀枪之下,一个个名字为了祖国写进了烈士的名单。惨烈的付出、坚定的信念,才有了而今的安定幸福的生活。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更不能忘记那曾经痛彻心扉的苦难。
    时光荏苒,半个世纪前的苦难在很多人的心里渐渐成了曾经,又从曾经变成了故事。我们是不是忘掉了曾经的苦难?只是因为那不是我们这辈人亲身的经历。我们是不是忘记了曾经的坚定?只以为那份坚毅果敢只会永存于父辈祖辈的心中。我们是不是安逸的太久了,甚至觉得世间再也不会有那样地狱般的磨难。
    然而那样美好的愿景只能是我们的一厢情愿,曾经的苦难何曾走远。打开电视,看看叙利亚的断壁残垣,听听那些身处战乱人们的哭喊,网络上或许还能找到那个永远睡在土耳其海边的孩子的照片。或许几千公里外的苦难离我们很远,但是千万别忽视了它的存在。苦难总会在你彻底忘记它的时候,用最大的痛苦重申它的存在。
    走出展厅,蓝天白云,绿柳拂面,似乎有了些恍然隔世的感觉。心里说不出是悲怆还是释然。但是在心底对爱国这个词有了更深的体会。
生活中有句谚语,“家和万事兴”,放在这里,更想说,“国兴旺则家幸福”。没有我们强大的祖国哪来的如今幸福美满的生活,爱国就是爱家。爱国从来都不是一句话,它曾经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我们要用我们的爱让祖国更加的繁荣强大,让曾经的苦难作为这爱国的警钟,长鸣于我们的心底。

点击数:5340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