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河北省委员会 欢迎您! 站内搜索:
首页
领导讲话
社内新闻
参政议政
科技服务
思想建设
组织建设
社内英才
专题集锦
社刊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社内英才>> 身边榜样

在默默无闻的奉献中闪光

作者:孙文强来源:发布时间:2012-08-07点击数: 6356 次

--记河北省邯郸市农科院研究员 陈冬梅

  陈冬梅,女,1963年4月出生,河北邯郸人,汉族,大学学历,九三学社社员。现任邯郸市农科院研究员,小麦育种课题项目负责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邯郸市优秀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获得国家、河北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等6项重大科技成果。

  陈冬梅,一个来自农业科研战线的工作人员,她就象一粒种子深深扎根于土壤中,在小麦育种领域一干就是二十七年,她吃得下苦,耐得住寂寞,在默默无闻中贡献着自己的青春。

  1980年,陈冬梅带着家乡父老的嘱托,带着父母的殷切希望,考入农业大学深造。那时,农村刚刚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国家还是实行粮食统供制度,人们勉强能够填饱肚子,每天能吃上一顿馒头成了最好的美味佳肴,十七八岁的大学生更是巴望着只有中午才有的那顿细粮。从那时起,她立志要为小麦增产作出贡献。毕业实习她选择了小麦,走上工作岗位她仍旧选择了小麦。

  1984年,陈冬梅大学毕业,到邯郸市农科院小麦室参加工作。当时小麦课题组只有两名科技人员,育种材料少,科研经费更是少得可怜,但她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没有材料,她走向生产搜集地方品种,下山东请教同行征集资源材料。经费短缺不能雇工,她和同志们一起干,杂交自己做,收获自己来,脱粒自己干,6月天阴雨连绵,为了不让收获的材料发霉,她在脱粒机上一干就是几个通宵,困了麦场当褥,麦秸当被,倒下打个盹。没有经验,她去陕西拜访专家学习育种方法,深入田间向同事们学习,离家里只有5里路,可她却住在单位里,为的是多去试验田,快速掌握小麦育种知识。

  育种是一项艰苦、漫长而又繁琐的工作,每年都要在上千个育种材料中筛选亲本,配置几百个杂交组合,还要在几万个后代材料中精挑细选,从做做组合开始,到育成品种结束,少则10年,多则15年。播种、杂交、调查、选择、收获,如此周而复始。育种还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一辈子选不出一个品种的也不乏其人,试验、失败,再试验、再失败,她在试验中积累材料,她在失败中总结经验。1984到1989长达六年的时间里,她终于培育了一批自育品系材料,但离成为品种还相差甚远,她终于积累了一点经验,但那仅仅是对育种工作最浅薄的认识。1989年5月1日,当别人放假休息,沉积在居家团圆的喜悦之中,她却撇下刚满二周岁的女儿,一头扎进了试验地,开始了又一年的杂交工作。她把老师选拟的杂交组合做完后,根据这几年对育种材料的认识,自己也做了一些组合。6月收获期,她象呵护襁褓中的女儿一样,把收获的杂交种子装在信封里。10月播种,她又如数珍宝似地把一粒粒希望的种子播在试验田。小麦出苗后,她又一天天泡在地里观察其分蘖生长发育。隆冬季节,她又冒者严寒一次次去调查冻害发生发展情况。到了5月以后,她更是一天2次到试验地察看,她调查试验材料的产量构成要素,看其抽穗开花早晚,还要观察其病虫发生情况。她说灾害天气正是我们选择抗逆品种的好时节,低温看抗寒,高温选抗旱,风天观抗倒,雨天选耐渍。到了5月下旬她的工作更加忙碌,天天是早晨5点一身泥,晚上8点汗湿衣,在试验地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如此工作20多天,直到收获。辛勤不负躬耕者,在她及同室科技人员的努力工作下,一批材料脱颖而出。她育成的邯4564、邯4589、邯5316小麦,在1993—1999年省、国家区试中表现突出,其中邯4564荣获区试三连冠,并创河北省小麦水地区试单产最高纪录,邯4589获节水区试四连冠,1998年双双通过河北省审定,邯5316也于1999年通过河北省审定,2000年通过国家审定。十几年的心血啊,终于结出了胜利的果实,邯郸农科院的小麦育种,从此也在河北小麦育种界有了一席之地。品种审定后先后在生产上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和应用,邯4564是河北省九十年代末在生产上种植面积大、在品种更新换代中起主体作用的品种,对稳步提高我省小麦生产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邯4589曾为旱地麦田的主栽品种,现为我省黑龙港节水区试的对照品种,作为标杆品种正在节水抗旱育种中发挥作用。邯5316是2001年我省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现仍为新疆阿克苏地区主栽品种。看着河北小麦生产上种植着农科院培育的小麦品种,陈冬梅自然喜在心理,但也更加坚定了她再攀高峰的决心。她要让邯麦号品种种到黄土高原、泰山脚下,种到黄河流域、淮河岸边,在她心理正谋划着培育一个产量更高、适应范围更广小麦品种的设想。

  怎样才能培育出产量更高、适应性更好的小麦品种呢?她开始在试验中苦苦探索,在书本中寻找帮助。她筛选骨干亲本,多配重点组合,种植不同环境,创新育种方法,把材料种到旱地选择抗旱耐瘠性,再种到水地选择丰产抗倒性,冷年选其抗寒性,病害流行年看其抗病性,还要将材料拿到异地进行适应性鉴定。与他人不同的是,她比对不同生态型对照品种进行后代选择,还特别重视后期落黄性选择。她认为,落黄虽是一个表观性状,但却是叶片、穗、茎光合器官内部生理变化的外部表达,是品种稳产适应性的表现形式,落黄好,说明根系活力强、叶片功能好、抗耐病性好、子粒灌浆好。这样经过不同年份、不同地点、不同水肥条件下选择的品种,就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了。在她的精心培育下,一个广适型小麦品种邯6172出圃了。该品种连续六年参加省、国家区试,12次产量第一,高产广适性居国内领先水平,并通过晋、冀、鲁三省审定和黄淮南、北两片国家审定,创河北小麦跨生态区国审之先例。该品种连续七年列为国家主导品种,种植范围遍布晋、冀、鲁、豫、苏、皖、陕、新八省,种植面积连续五年高居河北第一、位居全国前列,年最大推广面积1766万亩,累计推广8500万亩,增产小麦21亿公斤,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2007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现在她已育成品种多个,取得成果多项。面对取得的成绩,陈冬梅不骄不躁,一如既往,仍在试验田默默无闻地工作着。她说什么是农业科技人员的追求?什么又是农业科技人员的理想?满足生产及社会需要,多出快出品种是她不懈的追求,成果应用生产,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是她最大的理想。2007—2010短短4年时间里,她针对小麦生产节水需要和食品加工的不同需要,又先后育成高白度小麦邯麦11号,节水小麦邯麦12号,中强筋小麦邯麦13号和强筋小麦邯7086、邯麦14号。如今邯麦15、邯麦16号……正孕育在她的试验田里,陈冬梅憧憬着明天。她说:“小麦育种已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我将继续为农业增产做出新的贡献.。 

 

点击数:6356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