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河北省委员会 欢迎您! 站内搜索:
首页
领导讲话
社内新闻
参政议政
科技服务
思想建设
组织建设
社内英才
专题集锦
社刊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社内英才>> 身边榜样

风雨同舟映肝胆 敢为国是建诤言

作者:戴红来源:发布时间:2012-03-06点击数: 7115 次

——记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社省委主委丛斌院士
丛斌,1957年7月出生,山东文登人,汉族。1991年加入九三学社。现任九三学社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法医系主任。教授、主任法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九三学社河北省第六届委员会主委。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河北省第十届政协副主席。
他以独特的视角辨析医学和法学的奥秘;他用不停歇的奋斗实践生命与责任的契合。他的贡献和成果既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织,也是他倾情多党合作事业的心路历程。
他的生命俨然一幅多彩画卷。
作为医学专家,他分别于1998年和2006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律师,他为千余当事人作过辩护,使蒙冤者获释,使罪犯受到严惩;作为法医,他鉴定过四千多起有争议的案件,避免了这些错案的发生,主编了四百多万字的当代法医学巨著《实用法医学》;作为全国人大常委和河北省政协副主席,他针对国情省情,对涉及高校、司法、文化、市政等建设,对于人类文化与社会发展关系问题引发的深度思考振聋发聩,对节约水资源、食品卫生、医疗改革、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旅游资源开发和民主监督等方面大量的建言献策引起强烈反响……
他做法医28年,“求的就是司法公正”
恢复高考后的1977年,丛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河北医科大学。1986年,他又考取了西安医科大学法医学研究生。他认为,要想做一个称职的法医,不仅要懂医学,更要懂得法学。他给自己加码。本来法医学研究生的课程已经相当紧张了,他白天上研究生课,晚上还要在西北政法学院夜大学习法律专业。
天道酬勤。丛斌的专业学习突飞猛进,相继攻下了法学专科、法学在职硕士研究生。1988年考取全国律师资格,当年考取率仅有参考人数的1%。
工作中,丛斌发现目前困扰法医病理学发展的大部分难题与病理生理学有关,要想取得大的突破,必须深层次掌握病理生理学的发展动态及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手段。1995年,他又考取了全日制病理生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同时具有法医学和法学学识及技能的丛斌,将其深厚的法医学知识直接用于司法实践,达成法学和法医学真正的相辅相成。他把这两个分属不同性质的学科有机结合在一起,并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在国内率先建立了“法医法学”学科体系,并主编了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法医法学》,作为法医学专业本科教材。他有3篇论著分别被相关专业的国际顶尖杂志收录。应科学出版社的邀请,他主编了400多万字的《实用法医学》,该书是由中国法医学会组织的国内最具权威性和系统性的法医学巨著。他在我国中东部19个省市区建立了唯一的国家法医学重点学科,为我国法医学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国内法医学界的领军人物。
在办案中他发现,不少冤假错案是由于法医鉴定不准确造成的。于是,他向河北省政府提议,于2002年成立了“河北省人身伤害医学鉴定委员会”,该鉴定机构的成立,为省内纠正了多起重大错案。
皮肉之伤能致人于死地吗?这是司法界非常头疼的问题。上世纪90年代初,丛斌接触过许多这样的案例,有的人被打得皮开肉绽,医治无效死亡,但在医学上找不到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能导致死亡的理论依据,于是,伤人者逍遥法外。丛斌对此进行了专门研究,完成了《广泛性软组织损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机制的研究》的课题(当时国际法医界还无人问津),科学论证了大面积软组织挫伤与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相关论著于2007年发表在休克领域顶尖杂志Shock上,审稿专家认为是国际创新性研究成果。
1997年,丛斌受基层检察院委托为一个死者做法医鉴定。这是一个人犯,双下肢、臀部被殴打,广泛皮下出血,5天后生命垂危,不治而亡。尸检没有发现其它引起死亡的自然性疾病,丛斌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作出了“外伤性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司法鉴定。此后,公安执法人员打人的现象明显减少了。这项成果为司法实践提供了一项全新的法医学证据,有效地遏制了刑讯逼供等非法行为。
丛斌总是根据学科间的相互交叉特点及本学科的发展动态进行科研选题。他的研究方向之一是法医分子生物学,随着国家法治不断完善,个人识别和亲子鉴定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有关中国人群的遗传资料尚嫌不足。丛斌把它作为一项重要课题开展攻关。他首次发表了中国人群触珠蛋白亚型基因频率的分布规律和中国汉族人群D2S1358、D11S2010、D16S310三个基因位点多态性的分布规律。这两项发现为中国人群法医学亲权鉴定及个人识别提供了可靠的遗传学基础数据。
 
 
1994年他作为访问学者,赴日本信洲大学从事法医分子生物学的专题研究。原定至少要在日本工作12个月,但丛斌做事的节奏总比常人要快一倍。他每天连续在实验室工作16个小时,只用6个月就完成了全部课题。此间他完成了3篇日文论文,1篇英文论文。日文论文在日本召开的法医学年会上宣读,英文论文被国际知名法医学杂志刊登。
就精神损害赔偿虽有国家立法,但缺乏科学证据支持的现状,丛斌又对应激性损伤进行了研究。发现应激可引起儿茶酚胺过度分泌,激活巨噬细胞,使炎性因子增生,致组织器官损害;由过度应激产生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又可致中枢损害,为精神损害赔偿的判决提供了科学依据。应激损伤的内容由丛斌编入了《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和《实用法医学》。目前, 此研究在法医学领域还无其他人涉足。
曾经峥嵘岁月,丛斌两次“创造过”枪下留人的奇迹。1989年10月发生的 “刘小楷开枪杀人案”经四次法医鉴定,两次一审、一次二审,均认定刘系故意开枪,被判死刑。丛斌接案后经系统全面勘查现场、检验枪支、设计枪击现场实验、详查弹创组织形态,根据几何弹道学的计算和枪械工作原理,认定此案系刘小楷为保护他人生命安全在与身份不明的持枪人争夺枪支过程中,枪走火致持枪人死亡的一起意外事件。此结论得到当时著名法医学专家郑璇教授的高度认可,并被最高法院采纳。通过此案鉴定,他建立了综合运用枪械学、几何弹道学及人体结构学原理和技术进行枪弹伤法医学鉴定的方法。
1996年,燕赵晚报一篇《死刑令在执行前夜被改变》的纪实报道,更使丛斌名声大噪。1991年,丛斌受理一起精神病患者杀人案。犯罪嫌疑人已被某直辖市精神病司法鉴定中心鉴定为非精神病,但凭着多年的法医鉴定经验,丛斌认为此鉴定结论有误。此时,死刑令已经签发,准备第二天执行枪决。丛斌以最快的速度将自己的意见送到最高法院,最高法院作出了暂缓执行死刑、重新鉴定的决定。此后,该市司法鉴定委员会组织国家级精神病专家对该罪犯进行了重新鉴定,结论是其确有精神疾病。丛斌又一次顶住压力,捍卫了法律尊严。
丛斌曾不顾犯罪分子对他生命的威胁,纠正了一起由国家级法医权威鉴定的错案。丛斌认定死者系被殴打致死后伪装成交通肇事,从而使真正的罪犯(6名干警)得到了应有惩罚。丛斌的结论当时得到了刘彤华院士等著名专家的复核认可。此案影响巨大,1994年1月被《法制日报》、《法制新闻》长篇报道,同年6月被日本报纸报道。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总得给老百姓一个说理的地方”。丛斌用质朴和简捷的语言诠释着自己工作的重大意义。
“丛氏”视角:为了党和国家的利益,必须做我该做的事儿
丛斌伸向社会的触角和思考的广度远远不止这些。
2003年起,年仅45岁的他担任了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九届河北省政协副主席。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在常委会从来没有请过假,也没有在任何一部法律草案审议时“沉默”过,他从法学、政治学、社会发展层面及人文状况等多方面对法律草案推理论证,时时有鞭辟入里的独道见解见诸于各类发言中。常常跑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的新闻记者们,习惯地把丛斌委员的发言和建议称为“丛氏视角”、“丛氏逻辑”。
在最后一次审议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时,他针对“地下水安全”发表建议 :“监管部门对地下水体污染区域要做永久性标记”的规定,确保子孙后代饮水安全;在初次审议社会保险法草案时,他建议将第十五条修改为:土地已被全部征用、且未就业的农村居民可以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社会保险费不能单纯从征地补偿费中支付,不然农民得不到实惠”;在审议律师法修订草案时,他建议根据我国国情,对“不得代理与本人或者近亲属有利益冲突的法律事务”一条中“不得”后增加限定条件:“以律师的名义”;在审议社会保险法草案时,他认为,草案对于失地农民的社保费由谁安排没有说明,建议修改为:“征收人应当足额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险费”;在审议传染病防治法草案时,他发现了草案中一个极易被误解的问题,并坚持提出了修改完善意见,受到吴邦国委员长的高度赞同和表扬;在审议侵权责任法草案时,他发现其中第七章一句话的表述有错误,在他的坚持下,工作人员在该法律草案提交大会通过前的四小时进行了修改……
针对近年来司法不公正事件屡屡出现,丛斌强烈呼吁,要通过加强个案监督,确保司法公正。他建议,成立案件评查委员会,对案件结果,包括一审判决,只要当事人提出异议,就要进入个案监督程序,先由案件评查委员会进行评定。这种监督必须是刚性监督。要建立起秩序化、科学化的个案监督制度,为老百姓服好务,让老百姓真正得到法律的实惠。
针对科技评价体系的设定如何更加科学,丛斌建议要源于我国的情况去设定,不能单纯以SCI论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否则,就会使科技人员创造的大量的知识产权无偿地受让给国外杂志社,长此下去,会影响国家实际创新能力的提升,甚至国家安全。
在不久前闭幕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时,丛斌建议,要从文化角度,从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角度和厉行节约理念的树立达到节能的目的,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超豪华消费、非理性消费的问题;在2010年10月下旬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上他提出,新农村建设要实事求是,不能让农民“被迫上楼”;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讨论物权法草案时,丛斌引用了毛泽东主席的一句话“有了土地革命的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胜利”,建议要审慎处理好农民土地问题,必须给失地农民补偿到位。他的意见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就这一条款如何修改王兆国副委员长在人民大会堂专门召集国内7名著名民法学专家及丛斌进行了认真讨论,最后的修改内容与丛斌的建议一致。
“建立社会公平,这是老百姓内心的终极期待。”在他看来,人类社会发展到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公平原则。民不患寡,唯患不均,公平与正义,民主与法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也是政治基础。丛斌心中只有四个字:公平正义。“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讨论的事情,都是国家大事,必须站在维护国家利益的立场据理力争,避免立法不公平,尤其是不能把部门利益法律化,人大立法部门化”。
多年前就有人对他说,你才40多岁,就当上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以后的政治生命无限看好。丛斌没有想过这些,“如果想这些,我就不说那么多了”。他没有把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自己的政治阶梯,而把它看做是个平台。他常说,在这个平台上,“为了党和国家的利益,必须做我该做的事儿”。
纵情大舞台,倾情多党合作事业
长期作为省级九三学社组织主要领导人,丛斌成为多党合作事业大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他充分展示医务工作者的人文情怀和法学工作者的理性思维,以自己的政治智慧和知识学养为基础,在参政议政的舞台上长袖善舞,尽展才华。
在中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期,有些人还不能从本质上理解中央这一决定的伟大意义。经认真学习和思考,丛斌于1994年在一次学习座谈会上,作了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马克思主义观》的理论讲解。他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观点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受到了与会领导的好评;2002年7月,在中共河北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丛斌发言时提出要时刻牢记“两个务必”,他强调要改变目前奢侈浪费的生活习惯,倡导节俭的生活方式,强调 “两个务必”这句话无论是对个人成长,还是国家,都是一种鞭策和警言;2010年丛斌撰写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建设和实践的思考》的理论文章,被中央党校《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第七期收录。他阐述道,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居主导地位,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同时,他围绕共同理想、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公正,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观点。
多年来,丛斌带领九三学社河北省委,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深入实践,详细调研,亲自撰写了大量涉及高校建设、司法建设、文化建设、市政建设、节约用水、食品卫生、医疗改革、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旅游资源开发和民主监督等方面的提案建议。
2003年“非典”期间,丛斌深入一线调研,提出了《关于建立防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封闭式绿色通道及场所的建议》、《关于尽快建立疫情经济学研究的建议》、《关于维护自然界物种多样性的科学意义》等多项建议。他还提出《关于发展我国健康医学产业的建议》、《关于打造河北省康复产业的建议》、《对完善医疗管理制度的建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药品报销目录应科学合理规定的建议》。
2004年通过对河北省旅游资源的考察,丛斌提出了《发展太行山红色生态游的建议》、《利用滹沱河滩恢复省会西北部湿地的建议》,他指出以太行红色生态游为主导,拉动和促进河北省整体旅游产业发展。省领导对丛斌提出的建议给予高度评价。
在环境保护方面,他提出《关于将环境保护作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的建议》;2008年奥运前夕,他提出了《关于加强黄壁庄水库水源安全的建议》,还提出《关于提高生态产业建设的战略地位的建议》、《大力开展城乡绿化,打造青山绿水硬环境,提升城市功能的建议》。
在科教文化领域,丛斌提出《打造创新型文化的建议》,还提出了《关于设立博士后工作专项经费的建议》、《关于高校新老校区置换的建议》和《素质教育要从现在做起从娃娃抓起》等建议。2009年10月他向中央巡视组提交了关于加强高等院校党建工作的书面建议。针对科学仪器和试剂假劣现象,他提出了《关于对科研仪器和试剂进行质量监控的建议》;针对大学生就业难,提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突出,影响社会价值取向和社会稳定》。
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2003年他提出《改善困难职工群体状况的建议》,指出困难职工群体的生活状况已成为制约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瓶颈和难点问题之一,从多角度论证了解决困难群体基本生活问题与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针对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状况,他提出《关于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业的建议》。
2008年,丛斌经过调研,提出《调整分配政策是建立城乡一体化和加强区域间协调发展的重要机制》。针对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在2010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参加河北团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丛斌发言提出:调整社会关系总体上有两大机制,一是纪律规范机制,二是利益犒赏机制。在社会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应适当增加纪律规范机制的权重,否则,容易将人们引导到唯利是图、金钱万能的境地。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急剧下滑的大背景下,丛斌提出,国家应鼓励和支持黄金市场的开放和发育,使增持黄金成为长期国家战略,启动黄金市场,做到藏金于民,做好打赢货币战争的准备。他还建议,积极筹建国际期货交易中心,使我们在重大商品交易价格的确定上有相当的话语权。
2009年,丛斌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撰写了3份研究报告《忧党之心常在兴党之责常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找新的消费增长点》、《关于对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其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找新的消费增长点》一文被收入本期学员论文集中。
2004年,丛斌带医疗队赴西藏少数民族地区为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使他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赴藏义诊的民主党派省级组织主委,由此开启了九三学社河北省委为我国老少边穷地区义诊扶贫、服务社会工作的新起点。2008年,石家庄市发生三鹿奶粉事件,当时群众情绪激动,纷纷带上孩子涌向医院,一时间,所有大小医院人满为患。他亲自到几家医院进行了走访,后以九三学社河北省委的名义向全省医务界的社员发出通知,要求他们在关键时刻为党分忧,为政府解难,利用医生这一特殊身份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稳定群众情绪。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对此丛斌再次研读马克思著作并对劳动的社会学属性进行了深入思考。他认为,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和主要机制,它既是谋生的手段,也是自我发展的必需,因此劳动应该是人的主动的自觉行为,而非被动的强迫行为,劳动是人的生存之必需,也是发展之必需,劳动权既是人的生存权,也是人的发展权。就当前的文化建设,他经过深入思考,写出了《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一文刊登于2010年12月8日河北日报;丛斌经常向社员们宣讲九三学社的老一代领导人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血肉相连的历史,坚定成员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在他的提议下,九三学社河北省委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将社员们撰写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论文30余篇编辑成册。
丛斌是个大忙人。要参加大量的社会活动,精力、时间的投入惊人,每天只睡4-—5小时。生活中,他又充满生活情趣,富有情感,节俭朴实。他关心下属,爱护学生,学生和下属的父母患病,他都要亲自到医院看望,嘱托医务人员悉心治疗。他每年都要去西安看望导师。本校一位退休的副校长患食管癌,住院一年多来,他能做到每月看望一次,并送去一些必需品。他的这种行为感动了很多人。他孝敬父母,尊敬老师,是有口皆碑的。他擅长烹饪,能做一手好菜。每年初冬他都要亲自腌制一些味美可口的韩国泡菜,送给九三学社河北省委机关、他的研究科室人员和学生。生活节俭是他幼时养成的习惯,2002年花150元买的一件普通夹克衫穿到现在。他向学生们倡导节约用水的方法,每天洗澡只用三盆水,一盆水洗头,一盆水洗身,一盆水最后冲淋。
……
2010年4月,丛斌成为“科学中国人2009年度人物”候选人。
2010年岁末,在九三学社十二届四中全会上,丛斌当选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角色变了。在率领九三学社这个以科技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参政党,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方面,丛斌肩负的担子更重了,他再一次面对新的历史责任。多年的实践使他对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着更直接和深刻的了解,他为能致力于这一制度的发展、完善努力工作而感到自豪。他形象地说,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定位为风雨同舟非常准确,风雨“同舟”而不是风雨“同行”。“同行”仅是一支船队,而“同舟”才能把彼此命运紧紧地维系在一起,共同乘风破浪,共同驶向光明。他强调,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是我们参政党的认识论基础,我们与执政党的关系只有定位在一条船上,才能理性地履行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才能真正体会荣辱与共,肝胆相照的真谛……
他会不辱使命。
他将再续华章。(戴红)
 
点击数:7115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