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河北省委员会 欢迎您! 站内搜索:
首页
领导讲话
社内新闻
参政议政
科技服务
思想建设
组织建设
社内英才
专题集锦
社刊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思想建设>> 学习园地

百年发票话“东口”——不得不说的张家口历史

作者:毕志夫来源:发布时间:2015-08-17点击数: 4202 次

    发票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在商品频繁交易和货币互换中,以封建社会时人们常说的“恐口无凭、立字为据”的契约书、官方执照和串票为基础形式,为了满足商户记账和“核算”的需求而逐渐演变形成的一种信用凭证。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从历史上发票的实物功能来看,它其实就是一件民间交易的“信物”,而具有这种信物功能的发票,在我国大约只有两百年的历史。 我国所发现的早期发票,它们大多出自于福建、广东一带。众所周知,福建、广东是我国近代重要的通商口岸,又是异国舶来品交易集散之地,经济繁荣,交易频繁。所以不难理解我们在这些地区发现了不少历史遗留下来的老发票。

    然而,身处于中国内陆塞北的偏僻小城“东口”,也就是今日的张家口,竟然也发现了一些类似上述的早期发票。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习近平主席在近期参观西安博物院时说,“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传承祖先成就和辉煌,增强民族自尊与自信。接下来就请允许我带领大家去听一听这些东口地区老发票的“心声” 吧!

毕志夫

    毕志夫,祖籍山东文登,生长于河北张家口,满族。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河北省委副主委,河北省政协常委,河北经贸大学硕士生导师。爱好历史与收藏。中国发票博物馆名誉馆长。毕志夫致力于研究近代发票文化,对中国近代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极大历史意义。

    毕志夫署名文章《百年发票话“东口”》,以专业角度讲述百年张家口的兴衰变迁,以发票文物为依据,分析研究张家口作为“东口”贸易集散地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结合历史背景,为张家口商路的变迁正名,为张家口经济、人文、历史发展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研究意义。

    欣赏之初,我们不妨先来简单了解一下“东口”这个地方。“东口”是清末民初张家口的别称,地理位置位处京、晋、蒙交界处,东临北京、西连山西、北靠内蒙古草原、南接华北腹地, 是沟通中原与北疆、连接中西部和东部的枢纽。

    因为张家口北面是一马平川的坝上草原(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汇处)。如从蒙古南下到中原地区,这里也是最近路线的必经之处。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决定了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张家口三面环山是阻挡北方之敌入侵的天然屏障,历朝历代均在此派重兵把守。 所以张家口就成为了面对草原部落的第一道关卡。

    早在明末清初时期张家口就已是俄、蒙、汉商品在我国北方重要的交易集散地,被誉为“北方旱码头”和“茶马商道”。由于张家口盛产皮货,又被称为“皮都”。当年的“走西口”指的是以山西人为主,通常从晋、蒙交界地的山西右玉县的杀虎口到塞外的蒙古地区去谋生;而途经“东口”的“张库商道”,再到塞外的蒙古地区,被称为“走东口”。当年的两条路均可以通往蒙古到达俄罗斯等地,因此还被誉名为“草原丝绸之路”。

    言归正传,下面我们还是来亲耳聆听一下这些会“说话”的老发票想要告诉我们怎样的有关“东口”的商税历史吧!

清代脚票

一、发票中寻觅历史印迹

    这是清咸丰二年(1852年)的一张脚票。(近似今天的运输发票)它是用当年的一种土纸制做而成的。由图不难看出:商家所常用的交易文字,会事先雕好在用硬木制做的印版上,而具体的交易或约定内容再会去据实填写。票据书写的方式采用中国传统毛笔自右向左的竖写方法。这就我们通常所称谓的“雕版式书契发票”。

    清代脚票

    这张由当年开设在保定定卅西关“天顺老店”开出的发票内容是:立承揽人定州“公顺店”顾到唐县安估科“脚户”,为蔚县西合营“複诚德”客商驮去新布半驮每驼1250文(苏州码表示),送至蔚县西合营驮脚费(大钱575文) (全欠),送至西合营交卸本号验收,其货物短少风雨损坏,脚户照时价赔補补,关税渡口脚户一面承认、恐口无凭立发帖为证。计开:白布一卷,咸丰二年正月十三日,第六号,限本月十九日到。

    这张清咸丰年脚票,证实了昔日的张家口蔚县早与关南的保定常有商贸往来,而当年来往两地运输货物的工具,主要为驮帮运输。此单货物系当年关南盛产的布疋,同时约定运费系货到付款,并限定送达时间,明确沿途关税及其它风险责任,责任清楚。让我们想到今天方便的快递公司和深受人们欢迎的快件送达,验查无误后付费的诚信做法,其实先辈们早己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清代脚票

    再来看同治三年蔚县“谦吉”商号的这张发票,与咸丰年的脚票形式类同。内容是天和大宝号,定做二等花绉缎相小花边,两金女衲一件,价八元;绿花绉大小花边,夹四金女套一对,价一元;青莲花绉四度金,大小花边女套一对,价三元六。计收定银一两八。还可发现天和大宝号发票上盖有财神爷的抬头章,以示对顾客的良好祝愿;价格、数量处有商号压数章,以防止出现人为改动;而落款章则证实为发出票据的商号,同治三年十一月初一日单。

    从当年这张蔚县的“谦吉”商号发票来看,它很有可能是一家成衣铺,或专门从江浙地区为客人定购各款成衣的商铺;从发票的约定关系来看,定货时需要交一定数量的定金,这种方法自古至今始终受到历代商家传承和顾客们的认同;从各类绸缎也是分有不同等级和价位的,可反映出当年张家口蔚县人们的民俗生活和对服饰消费的需求,记录了清同治时期蔚县地区的社会衣服布料物价情况。

清代脚票

    接下来这张光绪十二年东口“福盛盐店”雕版发票。它的选纸是类似有些像宣纸成分的麻纸,固定内容仍用雕版预留方式,数字沿用苏州码表示。内容是张永和兄:取青盐三百九十六斤,单价十八,计七仟一百二拾六,舍去小,七仟一百二十,清,光绪十二年八月二十五日,盖有东口福盛盐店竖条章。

    我们知道有史以来,盐业经营始终被官方所严格控制着。从发票记载信息来看,张永和客户一次性能购买如此之多的青盐, 可推断出东口“福盛盐店”很有可能是当地一家盐业批发店。张永和则可能是一个经销商或是一个专业食品业加工商,因食品加工之需求,故此需要数量较大的青盐。

直隶发票

    直隶发票

    直隶蔚州商号发票,也是一张传统雕版书契式发票,内容:姚升元客户今取:大东糖壹拾斤,25块洋糖壹铁匣,洋白糖5斤,交椿荣堂记代收,共为56大钱,宣统元年正月二十三日票。

    今天的蔚县在清代时期,隶属直隶省管辖。这张发票所列商品,全部系洋货,这也印证了晚清后期,各国列强大量的舶来品占领中国消费市场的事实!

    大家来看看这张蔚县“惠贞裕”帐房用毛笔书写的发票,笔法苍劲有力,俨然是一版书法艺术品。在抬头章中,财神爷手持印有“惠贞裕”的条幅,寓意蔚县商号为客人送财的美好心意;且所盖压数章,条型落款章设计美观大方。整张发票无不张显出当年蔚县商家们的儒雅文人之处。

民国商会发票

    请看这张民国商会发票不难发现:

    民国二十四年二月十七日,“恒顺成记”的发票,在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较以往雕版印制,改用了平面石印技术,票面明显清楚平整。“蔚县商会制”它表明是专供蔚县的商户统一使用的发票。 内容:今卖去1丈2,1号条格布壹疋,价为5块6,买主为苗子琴。这张发票的特点有四:

    一、发票上票眉中印有蔚县商会制;

    二、发票与存根骑缝处,上方贴有民国政府一分面值六和塔,半截面印花税票一张;

    三、与付联骑缝部蔚县税务局印章;

    四、印花税票与税务局印章和存根付联呈骑缝勘合形式。

    这张由蔚县商会统一印制的发票实物,说明了蔚县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唯一由商会印制发票的地区。因此我大胆的猜想:它开创了中国商会统一印制发票的先河!印花税票采用骑缝对剖方式,是防止出现不良商贩在发票中漏贴印花税票的现象发生,而确保印花税款的足额征收,这种举措在当时国内也实属首例! 发票与存根骑缝处盖有蔚县税务局之官印,蔚县还实行了最早国内政府部门监管发票的办法!

成纪思汗纪元发票

    接下来请看这张成纪思汗纪元发票

    1939年9月1日,日本帝国主义将蒙古、察南、晋北三个伪政权合并为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由蒙古德王任主席,首府设在张家口,统一使用“成吉思汗纪元”,1206年即为成纪元年。蔚县西合营“恒记号”的发票,为成纪737年,即1206年加737年,也就是1943年。票眉上方印有蔚县西合营商会制,发票与存根骑缝处盖有蔚县税务局西合营税卡印章的发票,贴有蒙疆政府骆驼印花税票二张。证实:当年蔚县已把商会自治管理发票,政府监管发票的方法延伸至乡镇一级。这种商会自治管理应用在乡镇的税务监管发票的方法,在全国也属首创!

    为什么在这样偏僻的塞北蔚县的西合营镇,会出现了商会印制发票和税务局管理发票的实例?这与当年蔚县及所属“八大镇”千余家商号的业务繁忙和当年蔚县这条通往关南与东口和山西的古老商道是分不开的。当年正是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处于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三岔口”。增进了蔚县的商品经济繁荣和市场交易的频繁,才使地方政府和商会,为保障必需财税收入和商会的统一发展,而创新出了这一种先进有效的举措!这也体现出当年蔚县人民的聪明和智慧。

    再看这几张东口发票

    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五日东口“瑞兴源记”发票:今发去老羊皮一十七张,“每张皮”29.3元(苏州码示),山羊皮四十五张,14.45元(苏州码示),当年通常商家一般最完善的使用三枚图章,即抬头章、压数章、落款章,而东口“瑞兴源记”它不但各章压注严谨规范,并有“敝号人员浮借银钱,概不负责”的特别提示。发票上方贴有民国政府1分、分,六合塔印花税票。

“东口”发票

    这张发票中还增加了一个“言定货价”专用章,则压注在发票价格上,这在发票使用中,在国内还属是第一次发现。这张发票设计美观气派,充满了民国时“东口”商家们浓郁的文化民俗。

“东口”发票

    民国二十九年东口天泰兴记发票,内容:多荣华商号购买了,东口天泰兴号商品:每件大洋,用(苏州码子)表示,犸瑙肷袍子壹件35元,西皮白袍子四件20元5毛,犸脑肷女祺衫一件、25元,黄狐肷女祺衫一件56元,时间是民国二十九年九月廿七日。

左下方盖有: “东口”天泰兴记印章,盖销印花税章是“财神爷”赵公元帅手持印有“天泰兴”商号的条幅,表现出民国“东口”商家,对它经营的商号对求财的一种期盼。

    这也是近代山西、张家口一带商家独特的民俗文化。特别注意的是,在这张发票上、下方分别印有“张家口下堡子地方税捐局发行”和“察哈尔印刷局印”的标识。 这张发票的信息告诉我们:至少从民国二十九年开始,张家口的发票己经由政府税务部门——下堡子地方税捐局统一管理发行,它添补了民国时期最早由地方政府统管发行发票之空白。而发票的印制也由民间自印改由察哈尔印刷局统一印制,在民国时期也是最早发现的这一实例!发票的印花税骑缝勘合管理方法,在民国二十四年时,蔚县早有实例。发票的左侧留有存根联,并有编号和共洋,以备查验,以及粘贴有民国政府三张一分面额六和塔印花税票,在存根骑缝对剖发票联。当年这一切完善的管理手段,表现出了当时“东口”在频繁经济活动中,政府管理手段和方法己处于全国绝对领先地位。

    从我收藏的数千张发票来看,仅有出自于其它地区三张发票上印有绥远、归绥税务局核定,或买货一元以上需开具发票的管理信息,而时间却晚于“东口”的发票。这些发票的使用地区,处于当年的张库商道上,因此我认为:在当年这条通往库伦的张库商道起点“东口”,因物资集散地经济的不断繁荣和各地商贾频繁交易的需要,促使当年“东口” 的管理者,出台了这一系列有效便利的方法,以满足官府的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苏州码

苏州码子记录商号帐薄

    二、苏州码子帐页

    这是发现于张家口蔚县的一份商号帐薄首页,它是用中国古老传统数字“苏洲码子”记录了从清光绪三十四年至宣统年间再到民国时期,蔚县某商户每半月的商品交易帐目。 这份记帐汇总首页跨代之久,且其完整的记账方法,以及帐页书写数字的规范和美观,把其堪称为一份珍贵的艺术书法作品实不为过,它的发现在国内也实为罕见!

    “苏州码”是中国数字文化演变的产物,是阿拉伯数字在我国广泛使用前的一种简便、快捷的记录数码,其比汉语数字要简单易学。它产生于南宋时期的工商业发达的苏州一带,因此被人们称为“苏州码”并长时间在民间流行。特别是在清代、民国时期广泛用于商家们记帐和开据票据,后随着阿拉伯数字在中国的普遍使用,解放后,这项由中国人发明并延用了800年的苏州码,最终还是退出了历史舞台。

苏州码账簿

“苏州码”帐簿

    虽然这种古老的“苏州码”在解放初期国内己退出使用,但1955年张家口的蔚县“金财星”商户,依然在使用“苏州码”来记录帐目。并且蔚县的税务干部还能够用“苏州码”的帐簿做逐一检查。这充分说明昔日张家口人民,对中国传统文化难以割舍的情怀!

    从发票实例看,五十年代中期国内很难见到使用苏州码来开据发票。可是在距张家口康保县十几里的太仆寺旗,直到1967年10月,还有人在用“苏州码子”在发票中来标注价格。今天己隶属内蒙古的太仆寺旗,昔日正是察哈省府张家口所管辖的宝昌,这也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晚还在发票中使用苏州码子标注发票的实例。

    三、执照中的无愧我心

    清道光三十年的蔚县正堂“执照”是清代时期的农业税票,似同今日完税凭证。内容:花户姚庆,交纳了道光三十年地丁银,一钱玖分肆厘,自封投柜,照数收讫,须票,道光三十年,十月二十九日。

执照中的“无愧我心”

    “自封投柜”始于顺治十六年,是一种透明纳税的办法,是税收征管的一次重大变革。由原来的税吏下乡直接征收,改由州县衙门发布公告,乡间里甲催征纳税,花户亲赴柜箱投纳税银。人们自觉的去交纳税款,这不失为清代官方廉政建设的一项良好举措。这张执照左上方印章印有“无愧我心”四个字,这是当年蔚县纳税人姚庆的内心真实表现,也体现了道光时期张家口人民诚信纳税的觉悟和行动。这张印迹完税执照,蔚县姚庆农户,他的家族从清道光十三年至同治,咸丰再到光绪年,竟传承多达数十年。

    今天我们看到的从晚清和民国所遗留下当年“东口”地区的这些老发票,除惠贞裕发票、帐页及帐簿在本地发现外, 其它都是从广东、汉口、东北、山东、山西、京津等地发现和收藏的,这也正充分的印证了,当年“东口”与南来北往的商贩进行商品交易及其往日经济繁荣的景象!

    从中国发票历史文化发展轨迹来看,和我们己经知道的资料证实:当年“东口”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开创了地方商会统一印制发票的先河,察哈尔印刷局统一印发票的先例!最早出现了由地方税捐局管理发行发票的实例!首创了税务局监督管理发票的管理办法!为防止偷税实施了印花税在发票骑缝勘合方法!防止买卖双方发生经济纠纷, 创造了“言明价格”专用章,填补了商界发票约定专用章的空白!传统文化“苏州码”在这里,得到广泛应用和最晚退出!古人“无愧我心”的社会责任和信念,良好、诚信的纳税意识,在国内为首次发现!

    四、一座灿烂文化的历史城市

    那么昔日的张家口,为什么会在社会、文化、经济、管理、等方面有如此作为和贡献呢?这就要从张家口的历史说起:

    张家口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城市。今天的阳原县泥河湾是东方人类的发祥地。早在200万年前,人类就开始在这里生息。大约4000多年前,中华人文三祖黄帝、炎帝和蚩尤,在这里进行了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举行了釜山合符,共同开创了三祖中华文明。国内史学界有“百年历史看上海、千年历史看北京、两千年历史看西安、五千历史看涿鹿、百万年历史看泥河湾”之说。

    张库商道是从张家口出发,通往蒙古草原城市库伦(现在的乌兰巴托),并延伸到俄罗斯恰克图的贸易运销线。其全长2300多公里,是有着“北方草原丝绸之路”之称的古商道。

    李桂仁,著作《明清时代我国北方的国际运输线—张库商道》中就说“这条商道作为贸易之途,大约在汉唐时代已经开始。出现茶的贸易,不晚于宋元时代”。河北省公路史志资料,记载:“张库大道历史悠久,早在元代,便辟为驿路,明清两代又辟为官马大道。当时运送物资所走路线,多依驿站。“运输物资的驿站,就是后来的张库大道。

    据史料记载,1368年,明军攻入大都(今北京),元顺帝逃往漠北,建立北元。此期间,蒙古人所需的中原物资,开始由汉人辗转运至草原,进行以物易物的交流。明宣德四年(1429年),万全指挥张文在清水河西筑张家口堡。 一些常年跑草地做买卖的山西商家开始在张家口堡修建商铺,明嘉靖八年(1529年),张家口堡扩建,城市的雏形基本形成。

    但从明朝初期时,明朝政府开始限制内地物品流向草原,明朝中期,退居漠北的残余势力,由于对生活物资的需要和依赖性,多次向内地侵扰,导致了正统十四(1449年)的“土木之变”。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俺答汗大举入侵明朝。先占领大同,又攻占古北口,逼近京城。再次要求入贡,没得到回应后,在京城周围大肆劫掠3天后退兵。历史上称“庚戌之变”,在后来长达二十多年时间中,他们不断侵扰宣府、大同,沿边城堡多次被攻破,进行抢劫民众生活苦不堪言。  

    明隆庆五年(1571年),明朝廷和蒙古俺答汗议和,同意在张家口堡,大向府新平、德胜两堡,太原府水泉营堡设立“茶马互市”, 往日民间商人私下的交易,正式变成了政府指导下的规范交易。“茶马互市”的开启,缓解了多年战事,融合了民族关系,满足了蒙、汉之间各自所需,建立了以张家口为物流中心的集散地,并向以库伦沿线的地区发展,使各种中原物品,延伸运抵至恰克图俄罗斯以至欧洲各地。

    中国发票究竟源于何时? 至今学术界尚无定论。其实发票是随着人类社会剩余产品频繁的交易,从封建社会时人们常说的“空口无凭、立字为据”的契约书、官方执照和串票为基础形式,逐渐演变过来的,也是为了满足商户记

清未时通过东口大境门的骆驼队

    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起,清政府允许俄国商队可以经库伦到张家口、北京进行贸易,到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恰克图条约》的签订,确定了两国商人可在恰克图进行自由贸易。

    从那时起,张家口就成为了北方商贾云集,贸易往来的重要商品交易集散地,一条是由从汉口装船运来的茶叶、丝绸、百货至汉江而上,至樊城,唐河,赊旗店,再换马匹走陆路,经平顶山,洛阳,过黄河,翻越太行山,入晋城、长治、太原,再改畜力大车,至大同、到达东口——张家口。

    另一条通过京杭大运河运来的江南丝绸、茶叶、布匹、瓷器、日用百货,到达沧州、胜芳、通州后,京帮、直隶的商贩们连通中原的小土布、棉花,涞源等地红枣、柿子、核桃等,经过驴驮骡运,翻过当年涞源、蔚县的飞狐裕古道,过阳原、宣化、到达东口,“走东口”。

    去往蒙,俄的商品,在这里换成了骆驼队、牛车,成千上万计的骆驼和老倌车在日夜不停,漫漫奔走在草地和大漠中。他们从张库大道行进到终点库伦时,一部分人留下来在库伦与当地蒙古人进行商贸活动,另一部人继续北上到恰克图南城“买卖城”进行商贸活动,还有很小部分人继续前行到俄国圣彼得堡、莫斯科。

    当年跑草地的人主要是由“山西帮”和“直隶帮”和由张家口的蔚县、阳原、宣化、怀安、怀来、万全、张北等地的人组成了“张库帮”也有叫“口帮”组成。

    “山西帮”是张家口旅蒙业奠基者,他们有雄厚的资本,并和清王朝及蒙古贵族、王公、上层喇嘛们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始终垄断着张家口至恰克图、张家口至新疆伊犁两条路的对俄贸易,并兼做“票号”生意;“直隶帮”也称“京帮”,多为河北保定、束鹿、深县、饶阳、获鹿人,他们财势单薄,经营多以物易物和零售为主。

    在恰克图从事对俄贸易的商家中,经营历史最长、规模最大者,首推山西榆次常家。常万达父亲在张家口开办大德玉杂货店后发迹。自常万达从乾隆年间从事对俄贸易开始,子孙相继,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七朝皇帝,沿袭近200年,已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张家口人。” 鼎盛之际有员工数千、骆驼上万峰,开辟了中、蒙、俄茶路并独占中俄茶叶贸易四成, 成为恰克图的第一号口商。

    很小时就听老人讲:在这条充满危险的商路上,跑草地的骆驼商队,如果少于100头骆驼是绝对不敢走的。因此多家商队需要整合在一起,结伴才敢同行。商贩们不仅要面对漫长行程和自然风险、病灾,还要防范随时可能会出现的土匪,以及突然而来的大批狼群。因此每年死在跑草地的人不计其数,而在今天张家口的古宏大街,当年就是山西商人,为死在这条路上的外地客商建立的一座孤魂庙,而得名为孤魂大街。而美人沟是当年掩埋外地死人的一条沟,时称“埋人沟”。可想而知,当年跑草地人的艰辛。 尽管如此为了更诱人的利益,大批商贩还是川流不息的往返于这条充满危机商道上,因为当年在“东口”5元钱的砖茶卖到库伦就是50元,或者换回一只羊。 那时跑草地的商贩们,是每年秋季开始由东口出发,直到冬季的年根才能回来,而老牛车队是春季出发秋季才能返回。当年从张家口到库伦四分之三的路途都是草原和沙漠,到达库伦,延伸至恰克图,中转到俄罗斯甚至欧洲各地,因此也被誉为“草原丝绸之路”起点。

清末张库大道上的老牛车商队

    当年张库商道贩运商品有砖茶、绸缎、布匹、瓷器、药材、白糖、生烟、铁器、蒙鞋等日用商品,这些商品在库伦、恰克图的蒙俄市场及东欧市场,很受人们欢迎。而他们又把从俄国、蒙古人那里换回来的马匹、牛、羊、驼、皮张、绒毛、鹿茸等畜产品和银器等工业品,在返回或南下时,在东口再次进行商品互换和交易。外地商贩们除运走了俄、蒙商品外,张家口当地的口皮、口蘑、口碱及蔚县的麻绳、药材、小米、窗花、沙锅也通过骡帮、马帮、骆驼帮越过飞狐古道,走向了冀中平原,走向京、津、沪、粤等地。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中俄天津条约》、《中俄北京条约》、《陆路通商章》签署,天津开埠为通商口岸,张家口、库伦也成为了与俄国贸易的通商口岸。俄国人来华贸易,取消了人数限制,准许俄国商人带着商品经过蒙古去天津港时,可在张家口卸货五分之一,直接进行贸易的权利,还获准俄国商人在张家口、库伦等处开设铺房、行栈,甚至获得了定关税和免税的特权。因此俄国人在“东口”纷纷开设了商铺、银行、邮局。清末民初时,俄商在张库商道上的贸易额增长很快,1860年到1900年的四十年间,俄,蒙的贸易额增长了80多倍。

    也正是当年这种国际贸易,极大推动了张家口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还带动了张家口的手工业、毛皮加工业和地方产品的兴旺发达,张家口的口皮、口蘑、口碱,成了当年知名品牌闻名世界。

    著名的山西“日昌升”票号早在1827年就在张家口设立分号,清政府1905年成立了大清户部银行,1907年就在张家口开设了分行。美、英、日、俄、荷兰等国在张家口设立银行、商行就有44家。

    也完全可以想象,当年张家口街市上日夜车水马龙、驼牛云集、毛皮如山、人头攒动、十里长街、灯火通明的繁荣景象。

    1905年清政府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加速了张家口与北京的商品流通速度,修建了第一条由中国人设计的京张铁路,并于1909年通车。1917年北洋政府为加快张库两地的货物流通运输能力,投资修建张库公路, 1918年,张家口库伦的公路通车,这是中国第一条国有公路,这足以见得这块边塞当年非同寻常的地位。从此刷新了张库大道的运输历史。公路汽车取代了昔日的骆驼队、老倌车队,张家口库伦及俄罗斯的经济贸易发展至顶峰。仅大境门外的商店和货栈就有1500余家,市内上堡、下堡一带商店达7000余家! 这年,输出的商品中,仅茶叶一项即为40万箱,按一头骆驼、一辆牛车运六箱计算,需骆驼或牛车7万头[辆]。由外蒙古输入马7万余匹,骆驼3万余头,羊150余万只,绒毛7620万斤,皮张1000万张;由内蒙古输入马有2万五千余匹,绵羊25万余只;我们两地贸易空前繁荣,年贸易额达到一亿五千万两白银。张家口成为了我国北方仅次于天津的国际贸易商埠,与广州并列为中国的“陆水双码”。

    20世纪后,由于海上交通的逐步恢复,一些欧洲国家直接从海路同中国贸易,对陆路的恰克图市场造成很大影响。加之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通车,中东铁路的修建使中、蒙、俄的贸易的重心向东北黑龙江转移,对恰克图互市产生了致命的影响。加之1924年外蒙古宣布独立,随之1929年当时的国民政府决定与苏联断交,蒙古当局随机关闭中国在蒙的所有商号,这条繁荣了400多年的与蒙、汉、俄之间联系的古老商道——张库大道从此被迫中断,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甚至早己消失在人们记忆里! 今天,这一张张早已泛黄的方寸残纸,它就像一份份刚被解密的档案, 每一张发票,见证了那段灿烂的经济历史!述说着他们各自的传奇故事!更彰显着当年“东口”祖先们的成就和辉煌!

 

点击数:4202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