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河北省委员会 欢迎您! 站内搜索:
首页
领导讲话
社内新闻
参政议政
科技服务
思想建设
组织建设
社内英才
专题集锦
社刊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思想建设>> 学习园地

苏州小语

作者:马敬民来源:发布时间:2015-05-19点击数: 4078 次

    前言:由于所从事的专业的关系,近年来,作者曾几次去苏州,特别是今年4月,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园林综合实习,系统考察了苏州的各大园林。对江南的山水园林,人文民风等有了一定的了解,感触颇深。现择取若干剪影式片段,以断章的形式集成系列小文,发布于此,与读者共赏。
                                      

一图一话道苏州之一:真趣亭其实很无趣


    在苏州众多的园林建筑中,狮子林中的真趣亭算得上是一个另类。说它另类,并非因为此亭多么构思奇特,别出心裁,而是因为它与那位风流天下,到处留墨的清高宗弘历,也就是乾隆爷有关。传说乾隆下江南至此,见园中奇石形态各异,亭台楼阁独具匠心,大约也借着酒力,便提笔写下了“真有趣”三字。随行大臣认为颇为不雅,但又不敢明言。适有状元黄喜急中生智,请求将中间的“有”字赐予自己,乾隆便顺坡下驴。于是很俗气的“真有趣”成了颇有几分意境的“真趣”。随后,官员便在乾隆题字处建亭,上悬御笔亲书“真趣”二字,两侧是馆阁体的对联,金碧辉煌,极尽奢华,颇得皇家之气。后人,特别是那些喜欢八卦的导游,每每言及此亭,都津津乐道。
    我却不以为然。以我观之,此亭当为狮子林最大的败笔。狮子林先得佛家禅意,又有文人士大夫归隐山林的意趣,以返璞归真,淡泊宁静为主题,如诗云“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在这样一个充满山林野趣的园子里,弄出这么一个富丽堂皇,而又体量很大的亭子,破坏了园林整体的和谐,显得不伦不类,说它“真无趣”亦不为过。说到底,不过是向皇权献媚的产物,当为现代园林人戒。

一图一话道苏州之二:沧浪亭的一点遗憾


    苏州的颜文樑纪念馆是一座古罗马式的建筑,在沧浪亭东侧比邻而建。纪念馆方正严整,廊前十二根立柱独具特色。这在具有东方园林之都美誉的苏州,特别是苏州老城区极为罕见。从沧浪亭大门出来,沿路向东,一眼望去,一边是“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的江南古典园林,一边是规范严整,雄浑凝重的欧式建筑。两者风格迥异,格格不入,让人感觉极不和谐。于是愤愤然,怎么在沧浪亭身边竟然有这么一个不伦不类的西式建筑呢?
后来,与苏州农职院一位朋友交流时才知道,此处原本是南京艺术学院的前身之一,具有近百年悠久历史的苏州美专的旧址。而颜文樑先生则是兼通中西各大画派的大师,苏州美专的创始人,与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并列的现代美术教育的四大奠基人之一。看起来,隔行如隔山,我还是孤陋寡闻了。苏州美专初创之时,正处在战乱年代,办学极为困难,美专甚至一度搬入沧浪亭内授课。能够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保留下一颗美术教育的种子殊为不易。我们就不必苛责先人文物保护意识不强了吧。只能说,这是一个历史的遗憾吧。

 

一图一话道苏州之三:明月清风是故人


    与谁同坐轩位于拙政园的西部,是一座临水而建的园林建筑小品,构思精巧,造型别致,状如一把打开的折扇。轩内开一扇形空窗,空窗上方是隶书“与谁同坐轩”,两侧是杜甫的诗句联“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更为奇妙的是,此轩背后有一小亭,状似斗笠(导游说像官帽,太无趣了),名曰“笠亭”。如果角度合适,从与谁同坐轩的正面望去,笠亭的顶部恰似这把折扇的扇柄,真是妙趣横生。
    此轩的妙处不仅在于其造型,还在于其得名。“与谁同坐”源自苏轼的《点绛唇•闲倚胡床》,内有“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之句。口语化的语言,细品起来很有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让人不禁想起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似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份从容,那份恬淡,那份适情雅趣,浓缩进简单的“与谁同坐”四字之中。
       古代文人不仅偏爱寄情山水,其实很多时候也是喜欢寄情“风月”的(虽然此风月未必是彼风月)。苏轼《赤壁赋》中便有“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的句子,读起来很有几分道家清静无为的境界。明代吴中四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为狮子林立雪堂撰联“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想来是把清风明月当做可邀,可谈,可对酌的老朋友了。游客至此,能心领神会,可与古人对话者几人?

一图一话道苏州之四:园囿无俗韵,丝竹有雅音

 

     苏州各个私家园林中,最情有独钟的是留园。拙政园虽说号称中国园林之母,无论从面积还是名气上都要更大一些,但是从雅致精巧方面看,我感觉留园似乎更胜一筹。留园的雅致精巧,一方面是因为它在不足拙政园一半的有限空间内,合理布置山水树木、亭台楼阁,“一峰山则太华千寻,一勺水则江湖万里”,小中见大,布局巧妙,密而不挤,多而不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留园的丝竹乐舞表演,不仅从静态,而且从动态的角度全方位展示了江南园林文化的品位。
    留园在旅游旺季有许多免费的演出,悠扬婉转的江南丝竹,娓娓动听的苏州评弹,细腻典雅的昆曲表演,每每令八方游客长久驻足,流连忘返。水上泛舟,一曲清韵笛声,是风流才子唐伯虎与秋香?还是芳华绝代的李香君与侯朝宗?让人忽觉穿越到了才子佳人对酒赋诗,抚琴度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的年代。明瑟楼下,听一听鹂声婉转的苏州评弹,那如江南女子皮肤般柔软细腻的吴侬软语,让游人的心都醉了;留园演艺厅,艺术家用昆曲这一独具江南特色的古老戏曲艺术演绎着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演出的正是其中精彩的第二和第三折《游园。惊梦》。当杜丽娘用柔曼缠绵的唱腔道出“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经典台词时,游人心中会与剧中人产生强烈的共鸣吧?连《红楼梦》中的林妹妹都为之叹惋为之沉醉,我等凡人置身苏州园林这无边春色之中,会不会觉得自己就是剧中的杜丽娘或者柳梦梅?
                                          

一图一话道苏州之五:隐逸田园,不尚奢华

    中国的文人士大夫大都追求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情趣,闲云野鹤般的超凡飘逸,以标榜高雅,不入俗流。与之相应,在园林建造中也讲究清新淡雅,古朴自然,不尚奢华,不浓妆艳抹。这在苏州的私家园林中表现尤为明显。苏州园林中的亭台楼阁,绝不像皇家园林那样金碧辉煌,气势恢宏,而是处处透出江南小家碧玉一般的典雅和低调。小桥流水、疏篱小径、茂林修竹、松风梅韵都烘托着宁静淡泊的情趣。
    苏州园林的大门最能显示这种不事张扬的淡泊隐逸之风。苏州的各大园林的大门大都非常朴素简洁,凸显与园林的名气和园主当年的显赫身世不相符的低调。如位列中国四大园林之一的留园,其规制之小,造型之简单,甚至不如一座普通农家大院的大门气派。大门上除了“留园”二字再无其它装饰。如果是闭园时段,门口没有了熙熙攘攘的游客,你绝对想不到这里曾是清末封疆大吏盛世才的宅邸,到了留园路找不到留园大门恐怕也不是什么笑话。而被陈从周先生称作“小园典范”的网师园,大门则开在窄窄的羊肠小巷阔家头巷之中,需要在窄巷中穿行几百米才到大门口,完全想像不到这里还曾住过宋代吏部侍郎(大约相当于中组部常务副部长吧)这样的大员。其它如怡园、退思园等大门也都大抵如此。
    拙政园则是一个例外。据说原来拙政园的大门也和留园、网师园一样很小,而现在的大门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新建,宽敞大气,富丽堂皇。正门上方是“拙政园”三个金光闪闪的隶书大字,左右侧门上各有“淡泊”、“疏朗”的题额。果如是,则与当年王献臣、文征明等先人的遁世隐逸之风相悖了。这叫什么?修复性破坏?我等也只有一声长叹了。
(衡水九三  马敬民)

 

点击数:4078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