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河北省委员会 欢迎您! 站内搜索:
首页
领导讲话
社内新闻
参政议政
科技服务
思想建设
组织建设
社内英才
专题集锦
社刊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思想建设>> 学习园地

热爱粮食

作者:张美华来源:发布时间:2015-01-08点击数: 5176 次

    平生有两怕:一是怕人和我借书,二是怕浪费粮食。
    怕浪费粮食,怕倒掉剩饭菜,虽然和我童年的记忆有关,但我对粮食的热爱和看重却近乎于病态。每每看到饭店餐馆剩下的白花花的饭食和五颜六色的菜肴被当垃圾扔掉,我心里都很难受,我会想那是多少粮食啊!那是用多少粮食才能养成的猪、鸡、牛、羊呀!而每每与人共餐,总会下意识地把掉在餐桌上的米粒儿和菜渣捡起来送进嘴里。每当这时,周围的人都会瞠目结舌,但我一点也没有不好意思。
    接替母亲做家庭主妇后,我最犯愁的就是做饭该做多少,因为家里不是我一个人吃饭,所以很不好量化,于是在我家不是吃多少做多少,而是做多少吃多少了。我怕做少了大家挨饿,所以总有剩饭。张家口坝上地区有个土话把收拾剩饭叫“飒割”。我就是一个爱“飒割”饭菜的人。每餐最后的战场总是我打扫,而且会打扫得干干净净。
每去吃自助也不管人家罚与不罚,要求不要求,碗光盘光一直都是我的庸常追求和强迫意念,看不见光盘我就心里不舒服。“光盘”于我已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
    有人会说能有这种习惯的人,一定是小时候挨过饿和没见过粮食的人。挨饿不假,但我可是见过粮食“大世面”的人。用一个比喻来说:我是在粮食的大海里遨游大的。这不是吹牛,是我童年的快乐回忆。
那时,父亲是镇上粮库的验质员和保管员。在我眼里,父亲是那么的了不起。抓一把粮食,用手一抖搂,就知道净不净;扔几颗到嘴里,嘎巴一咬,就明白水份超不超。
    秋天,正当收粮季节,父亲最忙,母亲也最忙。父亲忙着为公家收粮,母亲忙着为自家储粮。每到秋天母亲都要去翻耕过的地里挖土豆,以弥补家里粮食不够吃的窘况。这时,我和妹妹就跟随父亲去粮库玩。父亲忙得无暇照看我们,我们就自由活动。那一仓一仓的粮食就成了我们的乐园。
    那是我们的山,我们爬啊爬,总爬不上去,那滑滑的亚麻籽一会儿就把我们从半山腰拉下来了;那是我们的海,我们游啊游,总也游不到对岸,那凉凉的黍子几乎把我们淹没了。当然我们也曾冒失地钻进过莜麦仓,被蛰得浑身又痒又疼。
    在粮仓里玩过几次后,我们便偷偷地往鞋壳里、衣兜里装粮食,回家后悄悄地喂鸡,好让它们多下蛋。这个秘密被母亲发现后告诉了父亲,父亲狠狠地揍了我们。揍完后,父亲又换上温和的口气对我说:“你想想,你们天天往家里装粮食,时间长了,‘小鞋壳’也能装走一袋粮啊。这一袋粮就成爸爸贪污的了。那样爸爸就会犯错误,挨批斗。你愿意让爸爸挨批斗吗?“我含着眼泪对父亲说:“我不愿意。”
    父亲的教诲让我知道了粮仓里的每一粒粮食都是属于公家的,都是不能往家里拿的。后来每次离开粮仓时,我都要把粘在身上、手上、衣服上的每一粒粮食留在粮仓里。
    父亲对粮食的热爱是贯穿一生的,父亲退休后,去和母亲一起种地,他对粮食的情怀在田地里同样表现得淋漓尽致。父亲去世后,我和小妹去地里拉豆秧——那是他生前未干完的活。我们发现每一堆豆秧旁都有一小把干瘪的蚕豆角,那是父亲从豆秧上又拣回来的。
    说到底,我对粮食的感情,是因了父亲对粮食的感情;我的所谓习惯,原来是对父亲的一种特殊的纪念。回忆起来,正是父亲去世后,我才有了对粮食格外热爱和珍惜的习惯。
    作家贾平凹说过 :不和不孝顺父母和浪费粮食的人做朋友。这句话曾引起了我深深的共鸣。他的话很有道理。不孝顺父母的人不能做朋友,许多人都知道;不和浪费粮食的人做朋友,这句话虽然很少被人提及。但仔细想,一个不珍惜物质粮食的人,也自然不会在乎精神食粮的是否拥有,对人间情义的珍惜和看重也是要打一个问号的。

 

点击数:5176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