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河北省委员会 欢迎您! 站内搜索:
首页
领导讲话
社内新闻
参政议政
科技服务
思想建设
组织建设
社内英才
专题集锦
社刊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思想建设>> 学习研究

“窗花姑娘”眼中的蔚县剪纸

作者:刘慧敏来源:发布时间:2016-06-24点击数: 10066 次

  在中华广袤的大地上,到处都有着历史的深厚积淀,五千年连绵不断的血脉,将一个个被岁月尘封的文明印记传递到了我们的面前,就像是一首来自远古的歌谣,伴随着无数的兴衰更替,一直传唱到了今天,也许这曲调有过些许的清怆苍凉,然而更多的却是沉雄博大。也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从一次又一次沉沦中顽强地崛起和复兴,昂然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蔚县(隶属河北省张家口市)剪纸就是这首歌谣中的一曲委婉动听的音符,它在这片古老的热土上从诞生、成长到壮大、辉煌,如今已成为了蔚县的一张闪光的名片,叫响了全国,叫响了世界……“剪纸”与“蔚县”这一在字典中被单独列为发音和辞条的地名一并深深地映入了人们的心中。
  我国剪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被李贺写入“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诗中的汉武帝刘彻,他的爱妃也就是当时的当红“歌星”李延年的妹妹李夫人英年早逝,汉武帝非常想念这位“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绝代佳人,以至茶饭不思。这时一位名叫少翁的江湖术士闻讯而来,声称自己能用法术招来李夫人的魂魄与汉武帝相见。一辈子好求神问鬼的刘彻还真相信了,于是,少翁支起了一个帐子,点上灯烛,并用“纸”(这里姑且用纸吧!因为当时还未有纸,蔡伦发明的造纸术还是在刘彻很多年以后的事,这里大概是用锦帛之类轻薄材料)剪了一个李夫人的侧面像,并且还能起坐运动,他将影子映在帐子上,让武帝在远处观看。武帝愈亦相思悲戚,为作诗曰:“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何姗姗来迟?”这诗的确不怎么样,倒是少翁因此大赚了武帝一笔银子。不过这也可以算是后世剪纸和皮影戏的起源了吧!
  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古墓的北朝时期的剪纸实物“对马”“对猴”,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剪纸。从其出土的地点并结合唐代杜甫的诗句“剪纸招我魂”上推断,当时剪纸的用途与祭奠仪式和巫术活动有关。即便是在今天那些用于丧事活动的阴阳幡花及纸人纸马等,也无疑是其遗风。
  任何一门艺术都离不开其所处的历史、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的影响,蔚县剪纸也是一样。蔚县,古称蔚州,它有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汤时期,不可谓不久远吧!这里有华北第一高峰——小五台山;有横贯全境的母亲河——壶流河。人类文明大都起源于江河流域,如尼罗河之于埃及文明;黄河之于华夏文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之于巴比伦文明等。同样壶流河也孕育了蔚州文明,这里到处都是历史遗存,仅蔚县境内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就有12处,新时期时代的遗址也多达近百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九处。蔚县在古代是中原与北方少数民族的交汇区域,也是自中原通往草原大漠的关口,历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加上它地处塞外,海拔较高,冬季气候寒冷,无霜期短,降水量少,自然条件较为严酷,所以种种原因,造就了蔚县人的性格:既有中原人的灵巧聪慧、又有北地人的豪放强悍。有人把蔚县人的性格总结为:“勤、能、智、勇”四个字,其实还应加上一个 “巧”字。体现在剪纸上,就是它既不像陕西安塞剪纸那般粗犷,亦不似江苏扬州剪纸那样柔媚,也不同广东佛山剪纸那么富丽,它融合了各地剪纸的长处,创造了自己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蔚县剪纸,俗称“窗花”,顾名思义,就是贴在窗户上的“花”,它最早形成于清朝光绪年间。在当时有一个叫刘老布的银匠(过去的人们爱在名字上用‘老’字,这也是蔚县的风俗吧!)受民间刺绣花样的启发,打造出刻纸的刀具,使蔚县剪纸从最初的剪子铰改为了用刀刻。刘老布可以说是蔚县剪纸(刻纸)的开山鼻祖,如果要盖一座“蔚县剪纸庙”的话,刘老布自当坐在主位,王老赏等也只能在旁配享了。
  另外在蔚县剪纸发展中起重大作用的还有,一个是武强年画,一个是蔚县的戏曲。前者给蔚县剪纸以形式上的启示,后者为蔚县剪纸提供了丰富的题材。蔚县有八百村堡,村村都有戏楼,至今保存较完整的仍有近百座,这也已成为蔚县名扬在外的一大景观。是下流行于蔚县的戏曲剧种还有蔚县秧歌,二人台、晋剧、皮影等。在旧时,每逢节日和庙会,不论是丰年还是涝年,村村都要唱上几台大戏。这时的人们陶醉在热闹的鼓乐声中,暂时忘却了终年的艰辛劳累,借机调理一下疲惫的身心,而后又会投入到日复一日的操劳之中。只是那些有钱的大户人家,一年四季都可以随时顾上戏班在自家的戏楼上演上几场,而那些普通百姓们也只能在过年过节时挤在戏楼下看戏了。平日里那些惟妙惟肖的戏剧人物剪纸自然成了他们的最爱,买上几张自己心仪的戏剧人,张贴在自家的窗户上,劳累了一天后,躺在大炕上“看戏”的那份惬意,自然不比那些财主逊色,这亦是推动蔚县剪纸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物质决定意识,反过来意识也在支配物质。蔚县剪纸能在蔚县这片土地上诞生发展到现在的规模,除了具有物质利益层面的因素,不能否认也同时具备有精神境界的功用。毕竟蔚县剪纸是一门具有较高艺术属性与商品性的特殊种类的民间艺术。它受艺术规律与市场因素的双重制约,也正是这种特殊品性,造就蔚县剪纸艺人既是艺术创作者又是市场经营者的双重身份。农忙时节,他们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 农闲时,他们又是艺术家;逢年过节时,他们又成了街头巷尾摆摊或走街串村的买卖人。不明白这些,就难以相信那些玲珑剔透,五彩缤纷的窗花是出自一双双长满老茧的粗手,也不会明白为什么蔚县剪纸能在这片土地上历经几百年而长盛不衰。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蔚县剪纸的众多知名或不知名的艺人们在创作剪纸的时候,除了想到的是为了贴补家用,养家糊口外,很大程度上也是在享受着创造带来的快乐。蔚县剪纸正是仗着一代又一代民间艺人心中的那一份挚爱之情,才传承至今的。想像当年的情景:天寒地冻的隆冬时节,低矮的农舍里,灶膛中柴火熊熊,火炕上一农夫盘腿而坐,伏在小炕桌上,就着光焰如豆的油灯,行刀如飞地刻着,“嚓、嚓……”的刻纸声如春蚕食叶般窸窣悦耳,恍如隔世的情景颇有些诗意。“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想必杜甫要是在今天的水晶灯下是绝不会写出那感人的诗句来的。
  说起蔚县剪纸,就必须要提到王老赏,他是将蔚县剪纸承前启后、发扬光大的人物,是蔚县剪纸众多民间艺术家中的杰出代表。王老赏,1890年生于一个世代务农之家,他粗通文字,七八岁上开始学习上色,十二三岁时就能独立刻窗花了,经过四十多年的实践,使他成了蔚县当时最著名的剪纸艺人。1949年,有一名部队的文艺工作者慕名而来拜访了已是垂暮之年的王老赏,并为他画了一张像,才使我们今天能一睹王老赏的仪容,也为蔚县剪纸留下了一段史话。此后不久,王老赏在贫病中辞世。1954年《王老赏的窗花》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此后他又被中国美术家协会追授为会员。2002年又被命名为中国16位大师之一。王老赏勤劳一生,剪纸是他的挚爱,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今天看来,件件都可以说是精品,如《送灯》中小丫鬟的形象,王老赏用最简洁的手法将其俏皮的神情,婀娜的身姿和活泼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击节赞叹。仿佛使人闻到了田野上泥土的芳香和村落中炊烟的气味,让人倍感亲切和温暖。
  以前,蔚县农村的房子大都是那种小格子的纸糊窗户,玻璃窗在那时还是十分罕见的奢侈品,一般的庄户人家是用不起的,但聪明的蔚县人就找到了一种俗称“天皮亮”的矿物云母片,把它贴在窗户上代替玻璃,也可以起到透光和观望的作用。可能有人觉得空白的云母片上缺少点什么,于是便在上面画了人物花草等来美化。后来人们便争相效仿,这就是蔚县剪纸的前身。这种“天皮亮”至今仍有不少流传于世,可以称得上是蔚县剪纸的“化石”,可谓弥足珍贵。
  在曾经的年月里,蔚县人把贴窗花称为“挂喜”。做窗花、贴窗花在蔚县大地上蔚然成风,尤其是进入腊月,蔚县八大镇的集市上,一架架窗花“亮子”为单调沉寂的隆冬景色平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将街市装点得五彩缤纷,呈现出一派盎然的春意,人们熙熙攘攘,争相挑选着自己心爱的窗花,买回家去,贴在新糊的窗户上,不仅为年节增添了洋洋的喜气,也寄托了对来年生活的美好希望……
  几百年来,蔚县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剪纸艺人,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剪纸这块田地里辛勤地耕耘着,他们用心血和汗水,支撑了家人的生计,更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即便是在万马齐喑的文革时期,在打破“四旧”的政治形势下,蔚县剪纸也没有因之停滞,那时的艺人们在“抓革命、促生产”“革命大批判”的浪潮中,巧妙地“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创作了大批诸如“伟人像”“学大庆”“学大寨”“样板戏”等题材的作品,使蔚县剪纸在那个特殊时期得以生存和延续。这也不正充分体现了蔚县人的“智”与“能”吗?
  “一夜东风绿满枝”,改革开放以来,蔚县剪纸步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以197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蔚县剪纸展”为契机,蔚县剪纸一步步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尤其是近些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批人继承传统,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一手抓艺术,一手抓市场,极大地拓展了蔚县剪纸的表现方法和表现形式,使蔚县剪纸从单纯的“窗花”功能发展成为有广泛用途的艺术品,他们也因此赢得了丰厚的回报,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虽然与开煤矿的相比,他们赚的钱还显微薄,干一年剪纸有时还不如出一天煤挣得多,但他们的钱挣得优雅,挣得稳妥。
  进入新世纪以来,蔚县剪纸佳音迭至,蔚县也先后被授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中国剪纸艺术之乡”“中国剪纸艺术研究基地”。2009年蔚县剪纸更是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蔚县剪纸在全县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文化产业,广大的从业人员八仙过海,各显其能,驰骋在剪纸的天地中。可以自豪地说:蔚县剪纸事业,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新时期。当然,这与广大剪纸从业人员的努力进取,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弘扬是分不开的。
  现今,蔚县剪纸就如同中国的京剧一样,成为了中国的又一“国粹”,它悄然扎根在蔚萝的土壤里,尽情绽放在祖国的大地上。
  走进“中国剪纸第一街”,看着那琳琅满目的剪纸,着实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这更是蔚县境内的又一处名胜是中国土地上特有的景观,牌楼下王老赏雕像在金色阳光的沐浴中静静地矗立着,他那微启的嘴唇仿佛在向过往的行人诉说着蔚县剪纸如烟的往事,而他那深邃的眼神又像是在憧憬着蔚县剪纸更加辉煌的明天……(作者系河北省张家口市九三学社社员、蔚县籍作家、剪纸艺术家)

 

点击数:10066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