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河北省委员会 欢迎您! | 站内搜索: |
|
------学习刘瑞玉事迹有感
他的名字见证着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历史与辉煌。风华正茂时已经是奠基人,耄耋之年仍然是开拓者。淡泊名利,一介书生,播撒智慧,收获富足。这是一个年过九旬大学者的大气象。他矢志报国、追求真理,在身患绝症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工作,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献身科学、脚踏实地的奉献精神,诚信治学、弹精竭虑的优秀品格,提携后学、甘为人梯的高尚情操,精益求精、楔而不舍的崇高境界,得到胡锦涛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肯定,赢得社内外科技工作者的广泛赞誉。刘瑞玉先生是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是九三学社社员的榜样,是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典范。
学习刘瑞玉先生,就要学习他矢志报国、追求真理的精神。刘瑞玉先生是著名海洋生物学家、甲壳动物学家、中国海洋底栖生物生态学奠基人和甲壳动物学开拓者,研究内容广泛,涉及多个领域,贡献突出。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生前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甲壳动物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黄海研究学会名誉主席、国际甲壳动物学理事会理事等。曾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发表论文204篇、专著21部,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世界甲壳动物学会杰出研究贡献奖、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等30余项。他爱党、爱国、爱人民,把毕生心血献给了祖国的海洋科学事业,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学习刘瑞玉先生,就要学习他献身科学、脚踏实地的精神。他是一代海洋学大家,和小虾小鱼为伴65年;他活到90岁,距离生命终点还剩几十天时,仍背着双肩包独自穿梭于数个城市参加学术会议。刘瑞玉的助手郭琳博士说,刘老趴在沙发上工作,是大家最常见到的景象。如果他困了,就会趴在沙发上小憩一会,醒来再继续工作。“活一天就要干一天工作”,对他来说,最宝贵的就是时间。没有节假日,没有周末,经常加班到晚上八九点钟,许多青年人都自叹弗如。科技界一些不良现象——申报项目时自我吹嘘、争当老大,虚报成绩、弄虚作假等等,都是他深恶痛绝的。他是院士,也是人生的斗士,他从来就不愿也不曾卸下自己的盔甲,他是一个和生命赛跑的人。
学习刘瑞玉先生,就要学习他诚信治学、弹精竭虑的精神。他生命的最后3个月这样度过:4月中下旬,癌症晚期的刘瑞玉身体已经很虚弱,他7天内在北京、杭州、南京、上海等地连续参加了4场学术会议;4月底,因身体不适,被医生强制住院6天,他让学生把毕业论文拿到病房,修改完每一篇论文;5月20日,刘瑞玉参加了自己3名博士生的论文答辩,当时他的手脚都已浮肿,靠搀扶才能站起来;5月29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举行纪念童第周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他坚持参会并做了最后一次讲话,出来时被两个人架着送到医院……到了6月,躺在病床上的他拉着身边工作人员的手,虚弱地说:“一定要告诉我,我还剩多少时间,我还有许多工作要安排。”刘瑞玉恋恋不舍地去了,像一只春蚕,吐尽了最后一根丝。
学习刘瑞玉先生,就要学习提携后学、甘为人梯的精神。刘瑞玉为国内外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其中许多已成为国内外相关学科学术带头人。其中,为中科院海洋所培养了一批从事主要海洋动植物主要类群的分类学、生物地理学、底栖生物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团队,为我国海洋生物学各学科领域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刘先生治学严谨,诲人不倦,为培养我们年轻人,耗费了大量心血。”刘院士的博士生蒋维眼圈红红地回忆起当年先生指导他写硕士论文的情景。蒋维写了一篇五六页的文章,请刘院士批阅。“包括题目、摘要、图表、文献索引等,刘先生几乎一个字一个字的修改,前后‘折腾’了10多次才算完。也就是那次,让我对科学基本功开始入门了。” 6月14日,刘瑞玉在病榻上郑重签署捐赠书,决定向中科院研究生教育基金会捐赠100万元,设立“刘瑞玉海洋科学奖励基金”,所捐赠的100万元作为留本基金,以其收益奖励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学领域成绩优异并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的学生。
人生如流,岁月如歌。刘瑞玉老先生去了,但一部部专著奇峰般耸立,使他近一个世纪的奋斗历程折射出绚丽的光辉。感恩海洋,崇敬海洋,善待海洋,刘瑞玉一生都在为那心中的海洋不懈工作着。让历史见证,让海洋见证,他的名字涵盖了博大,就如他对发展海洋事业的千年情节,拥有宽阔而辽远的心空。(衡水九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