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之初,在谈到执政时,黄炎培曾对毛泽东说:“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个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放下了”。一席肺腑之言,一片至诚之心,一句振聩之音,不由让人心生钦佩。社会发展到今天,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依然存在的一些积弊,一些政协委员在座谈提意见时却表现的闪烁其词,模棱两可,只是一味地歌功颂德,不敢说“不”,这样的作风与老一辈相比差之千里。
敢于说“不”是一种责任。政协委员肩负着群众的重托,百姓的希冀。人民群众期盼的是代表自己的委员能够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心愿,期冀的是看到代表自己的委员能够如实地说出自己的心声,以便让政府更好的把国计民生解决好。这种重托与希冀是人民群众赋予的一种沉甸甸的责任,作为委员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政协委员既是执政者的挚友,也是执政者的诤友,做挚友是要搞好团结,做诤友就要知无不言。维护好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是执政者所需要的,对执政者的所作所为敢于毫无保留的直面说出自己的意见,也是执政者所要求和期待的。这种要求和期待是政协委员应该担当得起的一种责任。唇亡齿寒,相得益彰,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一味地歌功颂德而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避而不谈,或加以粉饰,或轻描淡写的一带而过,到头来受到伤害的不仅仅是执政者与参政者,还有对双方给予厚望的人民群众,及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敢于说“不”是一种能力。掌握实情,找出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是需要能力的。对于执政者指定的规划、政策,作出的决策,采取的行动,没有相关的知识,又不了解和掌握实情,是提不出具体意见,想不出好办法的,是说不出“不”的。敢于说“不”,需要政协委员真正走进基层,走进百姓,走进乡野,去调查民情,了解民意,倾听民声。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内到外,由表及里的研究和分析,就有底气说出“不”,这既是一种胆识,更是一种能力。
敢于说“不”是一种使命。政协委员的称呼很神圣,其自身就含有建真言、说实话、谏诤语的本义,这是这一称呼与生俱来的一种使命。政协委员是一种政治荣誉,每一名政协委员就该有政治觉悟,对国家、社会、政府、民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敢于说出来,承担起政治使命。政协委员是一种社会荣誉,每一名政协委员就该义不容辞的履行社会义务,敢于吁民声、请民愿,敢于表民意、维民权,承担起应尽的社会使命。我们都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事情的解决都有一个过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新情况老问题的影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不足,执政者往往因身处其中而不易察觉,如没有别人的提醒指出,会内生成问题,久而久之会酿成疾患,一个人如此,一个政党如此,一个国家亦是如此。这就需要参政者不失时机地指正出来,并帮助找到解决的方案和办法,这是每一位政协委员应尽的使命。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有问题和不足是正常的,但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作为参政者的政协委员不去指正,不去制止,则是一种失职。
敢于说“不”是一种心态。现在是一个民主法制高度发达的社会,开放民主、广纳贤言是政府极力推行并积极实施的,作为民主制度的推动者、执行者、实践者,政协委员更应该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上率先垂范,把心态放平,敢于说“不”。
敢于说“不”需要涵养。政协委员的敢说不是妄说、诳说,说要说到点上。敢说要有原则性,说是为了建真言、谏诤语、献良策,而不是攻击、毁坏、抹黑。敢说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在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客观地分析,有针对性地说出实事求是的话。敢说需要有一种和谐宽松的氛围,需要执政者包容,真正能听得进去,能接受并积极采纳符合实情利于发展的建言献策。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对于政协委员敢于说出的话,闻者足戒,应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只有敢于说“不”,我们的政策、决策、部署直至一行一动,才会更加科学、公正、公平。只要敢于说“不”,我们的氛围就会更加和谐,事情就会办得更好,事业就会有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