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河北省委员会 欢迎您! | 站内搜索: |
|
---简谈河北邯邢地区豫剧艺术发展
摘要:豫剧是中国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仅次于京剧,居各地方剧种之首。特别是在邯邢地区,豫剧文化基础深厚,演出团体繁多,受众群体广泛,但其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发展前景并不明朗。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我们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繁荣文化事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因此,邯邢地区豫剧艺术的保护与传承,需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排演反映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现代题材和剧目,营造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环境,打造邯邢地区豫剧文化品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文化需求,努力实现豫剧艺术“中国梦”,使豫剧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繁荣,与时俱进,迎接豫剧创新、提高、发展、繁荣的新时代。
关键词:邯邢 豫剧 改革 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这一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为我们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繁荣文化事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具有为公众代言的大众性和广泛性,是了解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生活史、社会史和发展史的重要途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义所在。同时,它还具有优谏精神、教育意义、娱乐功能,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跃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豫剧发源于我国河南省,是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中国五大剧种之一,仅次于京剧,居中国各地方戏曲剧种之首。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接地气,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而著称。曾在香港演出时,当地媒体将国剧京剧与豫剧相比称之为:“京剧是城市小姐,豫剧是农村姑娘”,非常的形象贴切。正因为它的唱腔好听、好学、好唱,整体亦俗亦雅,大众化的艺术特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豫剧在河南省乃至全国甚至海外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且一度是全国第一大剧种。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传名录。豫剧在清末民初吸收各派之长相互学习竞争,走向成熟。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无论从剧团数量、剧团分布,还是从演出人员、演出场次上来讲都拥有其他剧种在数量上无法相比的从业人员和观众,是21世纪的全国之最。对于一个地方剧种而言,这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它从全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脱颖而出,与京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豫剧为榜眼),是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之首。鼎盛时期,除河南外,全国包括京、津、鄂、皖、苏、鲁、冀、晋、陕、甘、蜀、辽、吉、黑以及贵州、青海、西藏、新疆、台湾等20多个省区都有专业豫剧(院)团分布,业余豫剧团体更是不计其数。豫剧正是以强大的娱乐和社会教化功能深得人们的喜爱而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一、邯邢地区豫剧发展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豫剧和其它许多剧种一样,也陷入不景气的状态,剧场冷清,观众锐减。
(一)豫剧团的生存现状与发展前景。除河南省外,与之搭界的河北省,其豫剧文化较之全国其他省份最为活跃。其中又属邯郸、邢台一带的剧团最多,受众群体也最多,邢台以北地区没有豫剧团体。所以,可以说河北豫剧在邯邢。邯邢地区豫剧团的发展状况和全国一样,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隶属于政府,一种属于民营。隶属于政府的又根据财政上是否完全依靠政府分为全供和差供两种;民营的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团体,一种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团体。邢台地区的演出团体比如河北梆子团、杂技团都已合并改制,事业单位转为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唯独邢台市豫剧团依然存在,隶属于政府部门,至今他们每年都有演出任务,但并不乐观。邯郸地区的演出团体除了远近闻名的东风豫剧团存在之外,也是如此。1959年始建由郭沫若题名的“东风豫剧团”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是一支享誉全国的豫剧团体。其中很多演员闻名全国及海内外,它对邯邢一带乃至全国豫剧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邯邢地区的国有豫剧团仅此两家,其余的多为民营豫剧业余团体,他们靠着自己在市场上的打拼,自负盈亏,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民营剧团虽规模小,未成气候,然其成功经验,是值得公办剧团认真学习的。总体来说,豫剧团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发展前景并不明朗。且县级的比市级的差,市级的比省级的差。
(二)从政府对豫剧事业发展的协助方面看豫剧的生存现状与发展。政府一直在豫剧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制定方针引导豫剧事业发展,从财政等方面扶持豫剧团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社会变革、豫剧渐处弱势的过程中,通过合并重组剧团来维持剧团的正常运作和
豫剧事业的健康发展。就邯邢地区来讲,政府的助力还不够,引导力还不强,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没有办出自己的亮点,豫剧事业的发展和生存还在探索之中。近年来,很多地方采取多种措施来推广豫剧,其中不乏有显著成效的要数河南省电视台《梨园春》栏目的推出。《梨园春》通过与各省卫视合办戏曲晚会将豫剧强势的推向了全国各省,更通过《梨园飞歌》大型戏曲交响音乐会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的成功举办将豫剧首次推向海外。它的出现,是现代电视媒体与传统艺术的完美合作,为豫剧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强大的影响力同样折射到了邯邢地区,无论市、县的电视频道里经常会看到种类繁多的豫剧擂台赛,形式内容都是效仿《梨园春》的风格,参与者涉及男女老幼及各个行业。
(三)从豫剧人才培养角度看豫剧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豫剧的人才培养是一个艰难长期的过程。一个豫剧演员从培养到演出一般要花上3到5年,这期间训练会很苦,到学成后就业情况又不好,于是艺校中学戏的人越来越少。就邯邢地区来看,到目前老一代演员退休,年轻人才将是青黄不接,出现断层,这样的现实已让越来越多关心豫剧的人心生忧虑。近几年来,邢台市豫剧团和邯郸东风豫剧团几乎都不进新人,也没有人愿意来这些地方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待遇太低,一个月仅几百块钱。二是演出市场不景气。三是与民间业余团体的竞争上没有优势。从而出现了人才流失与人才断层。
(四)从观众的角度看豫剧的生存现状与发展。通过问卷调查,我们综合得出以下信息,其积极方面:一是邯郸、邢台紧邻河南,受地域的影响,豫剧爱好者的家庭所占比例很大,在这里演出戏曲的剧种95%以上都为豫剧。二是“接触豫剧机会多”的人多选择认为“豫剧好听”,认为“豫剧好听”就会“偶尔看或经常看豫剧”,尤其是青少年。这就告诉我们,通过加大豫剧的传播、推广力度,就会让更多的青少年接受豫剧,喜欢豫剧,成为豫剧的观众。三是豫剧现代戏中一些经典曲目的普及程度还是相当高的。四是将时尚的流行元素引入豫剧中是大家所能接受的一种改革方式。经调查,65%的人认为现在的这种改革保留了豫剧的内涵。五是过半数的人对豫剧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其消极方面:一是青少年接触流行歌曲的机会更多,喜欢流行歌曲的人数远高于喜欢豫剧的。二是豫剧的观众绝大部分仍只是中老年,青少年观众少。
从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看,豫剧的传统元素在流失,豫剧的人群市场在缩小,豫剧的内容形式需要改革,改革无止境。要让豫剧搭上科技的列车,快速适应城市人群,青少年的口味,让豫剧在保留古老神韵的基础上拥有时尚的面孔,拓宽豫剧的人群市场。
二、邯邢地区豫剧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在邯邢一带,不论县区城乡,村街小巷、茶余饭后、红白喜事、演出比赛、娱乐休闲等等,只要有戏曲出现的地方,内容基本上都是豫剧。经常能看到很多人走在路上都放着收音机或是自己下载好的豫剧唱段在听,有的甚至是拿着带视频的播放器边听边看。上了年纪的人茶余饭后,家长里短,都会用戏曲中剧情带给他们的启发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戏曲里折射出来的文化与道德标准无形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现实生活。
(一)提高精神文化产品的水平,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文化需求。进一步提高城乡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繁荣公共文化,是邯邢豫剧工作者应该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根据邯邢地区实际情况,政府及文化部门应不断的征求基层意见,根据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着力建立健全能够满足群众需要的豫剧演出、群众参演、资源共享的文化机制。增强内容的大众性、实用性,进一步加大文化共享工程在基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积极开展豫剧演出形式及内容的征集和建设工作,将豫剧文化建设与邯邢两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结合起来,加大对当地富有特色的优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的征集、加工力度,丰富演出内容,更好地服务群众。基层媒体单位应开播宣传文化演出的栏目,采取多种方式做好宣传工作,在基层广大群众中普及共享文化演出的相关知识,让群众更多的了解共享文化的资源内容。要充分尊重百姓的主体地位,发挥文化部门及社会组织的双重作用,拓市场、创特色、多内容,以人为本,高品质演出,就是对豫剧最好的保护。这既有利于繁荣邯邢地区的文化市场、满足城乡人民群众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又加大了对邯邢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可谓一举多得。
(二)抓住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机遇,繁荣豫剧艺术,迎接挑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在这样的政治、经济快速发展、文化大碰撞的时代大背景下,邯邢地区由国家财政供养存在的邢台市豫剧团与东风豫剧团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机遇是缘于它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群众的需要有了它生存的空间,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为其提供了共享平台,这种基础和资源的共享,为其参与市场公平竞争提供了优势。挑战是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面临机遇和挑战,应该做到:
第一,加强自身建设,敢于引入竞争。整合资源,广纳人才,提高团体整体素质与演出质量,为发展提供组织保障。解决好豫剧艺术产品创作水平和艺术表演的提高滞后于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问题,永葆豫剧艺术的活力与生机,改革豫剧表演团体目前现状,改革创新、提高发展。
第二,丰富演出剧目,满足人们需要。深入基层,排演反映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现代题材和剧目。这一点邯郸的东风豫剧团体比邢台做得好,他们排演了反应现代生活的剧目,为文化市场的繁荣增添了亮点。邢台市豫剧团也在进行着改革与发展,但力度与认识还需要再深刻,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观众的现实要求。豫剧表演艺术要两条腿走路,既要创作和演好传统剧目,又要创作和演出反映新时期建设中的现实题材作品与百姓当下文化需要的剧本。
第三,营造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环境,创新发展。邯邢地区有着非常多的民营豫剧业余团体活跃在文化市场。这充分说明了群众对它的需求程度,也反映出它在邯邢地区的繁荣状态。在繁荣发展的背后,豫剧的演出风格与表演形式较之以前都有创新,文化创新促进了文化繁荣,文化繁荣也带来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邢台县豫剧团的解散,因为管理机制、竞争机制、人们文化需求的不相适应,退出了文化市场。这是国家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有力佐证。在改革发展的今天,贴近百姓、繁荣县乡文化的载体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民营豫剧团体。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民营资本和民营文化企业进一步放开也值得关注,如“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允许参与对外出版、网络出版,允许以控股形式参与国有影视制作机构、文艺院团改制经营。支持各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其中“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支持各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政策为豫剧团体和众多文化主体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这对于原来是国有制团体的改制以及演职员来说拓宽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四、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打造邯邢地区豫剧文化品牌。这里有一组数据,上世纪80年代专业豫剧剧团全国1000多家,目前真正还在活动的专业豫剧剧团300多家。原因有三,一是即改革开放,文化市场开放之后,很多业余团体有了正当的演出许可证,可以与专业团体一样进行演出活动。他们要求的演出报酬随具体情况而定,不高昂不死板,这是决定他们生存的主要原因。二是演员年轻,很多进不了国家团体的戏校专业毕业生都活跃在业余团体里,为整个剧团的队伍建设增添了新鲜血液。三是演出剧目丰富多彩,只要是电视上传媒里有的新剧目他们基本上都可以演出。他们看着光盘就可以排演新戏,省去了国家团体请导演的费用,并且整个剧目的灯光、布景、服装、道具等等他们都可以降低标准进行配置,这样一整套下来他们排演新剧目的时间短,速度快,再加上演出报酬取舍灵活视情况而定,他们就拥有和占据了相当大的文化市场。如此大的文化市场竞争之下,专业团体应该意识到所面临的危机感和挑战。体制和机制的转变有很多东西值得专业团体去学习借鉴,如果邢台县豫剧团当时可以做到其中的一部分我想它的结果不会是现在这样。如今国家的政策、体制与思想都更加的灵活与开放,完全可以容纳更好的多样的载体为文化建设服务。所以豫剧工作者,无论国有还是民营团体,都要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抓住豫剧艺术繁荣的机遇,解放思想,转变演出形式及内容,建立好现代企业制度,从体制机制上为激发创新驱动力和活力,创造条件,把豫剧艺术做大做强。以改制为契机,整合资源、场地、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科学布局,抢占文化制高点,努力打造我省知名传统文化品牌。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工作方针,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先进文化、党的政策,群众的需要送进千家万户,为繁荣丰富邯邢地区群众的文化生活发挥积极作用。
三、弘扬豫剧艺术,努力实现“中国梦”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局出发,把提高文化开放水平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任务。这反映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崇高的文化追求,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就邯邢地区的豫剧工作者而言,要认真学习贯彻《决定》精神,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增强文化开放意识,努力在新的广度和深度上提升文化开放水平。要深刻认识新时期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强省、文化强市,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自觉肩负弘扬中华文化中承担的重大使命。
(一)发挥优势、形成合力,推动地区传统文化发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已经成为增强综合国力与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需要将方方面面的力量凝聚起来,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实践,推进传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使文化成果更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通过加强联谊、服务和引导,充分激发社会各阶层、各部门、各界人士、本地区的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积极参与本地区文化建设的热情和动力,充分依靠大众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动传统文化发展繁荣与传播。
(二)树立品牌意识和精品意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在邯邢地区大力创新传播方式,打造文化品牌活动平台,借鉴《梨园春》通过《梨园飞歌》大型戏曲交响音乐会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的成功举办将豫剧首次推向海外的成功经验,积极发掘地方优势文化资源,推动地方优秀文化项目“走出去”。善于借助海、侨、归资源优势,通过举办文化产业发展主题论坛,大型演出、联谊活动,助推具有竞争实力的文化企业、艺术团体以及具有体现民族精神、地方特色和深受观众喜爱的传统文化产品、精品 “走出去”。
传统豫剧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艺术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关注豫剧的发展,使豫剧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繁荣,与时俱进,迎接豫剧创新、提高、发展、繁荣的新时代。(作者:邢台学院音乐系讲师 九三学社社员 )